启程的那日清晨,昭南堂中来了一只信鸦。
黑羽红喙,十分气派,脚爪上绑了银色的信筒。戚南初见时不知道这是什么,还十分好奇地趴在窗边逗弄了一会,掰碎了糕点丢在它的身边,信鸦看也不看,黄豆大小的两只眼睛警惕地四下张望。
“是崔家的鸦使。”大少爷随意披了件沙色的外袍,踱步过来,打开信筒,两指拈出一页薄薄的信笺来,他没有束冠,长发随意扎在身后,一点也不像是要远行的样子。
信笺薄透,渗着浅淡的甜香,戚南没有看,一门心思想要去摸那信鸦的羽毛,指尖刚刚碰触,就见大少爷修长的手指伸过来,将空空的信筒合上,淡淡道:“不必回函,你且去罢。”
信鸦转转脑袋,扑闪翅膀,成功躲开戚南飞走了。
戚南十分失望,眼睁睁看着信鸦飞走,才回头道:“这鸟儿好生厉害!是从江州飞来的么?”
“是。”大少爷道,那印了暗花的精致信笺在他掌心化为灰烬,像是有无形的火焰轻轻灼过。
“崔家,是崔大小姐么?”戚南好奇,他还记得那天崔大小姐一气之下离开的样子,果然这就是男女之间小打小闹之后,暗传素笺、表达情意、最终又和好的故事么。
大少爷看他一眼:“是。”
他不再多言,因为李万里已经守在门外,恭谨道:“大少爷,可以启程了。”
此时天色仍是青灰的,群山在穹苍中只是一道模糊的阴影,但是天际处有些微的光亮,像是有一只手将天幕轻轻掀开一个边角。晨昏相接时,空气中还有湿润的沁凉。
“走罢。”
大少爷说了一句,当先迈出门,他的背影利落,没有一丝犹豫或者迟疑,他总是如此,决定了什么,就会一往无前地去做,从不回头。
戚南跟着走出去。
马车在山门前候着,搭了暗青色的帐子,并不华丽,但是看着很舒适。福伯正带了两名仆从探头查看箱笼布置,见几人来了,连忙过来迎接:“东西已经收拾好了,您且看看合适不合适,我让后厨备了餐食,要不先用过再走?”
大少爷道:“不必。”他说着就要上车,脚步刚刚迈上去,忽然回头去看福伯,“你是南海郡人?”
福伯莫名,应道:“老夫是。”
“我在南海郡府越州城中置了些田地,并一座宅子,地契房契都在堂中书房二排丁九位,你空了去看看,年岁既大,不如早日归乡。”
他说着便迈入车厢,帘帐随即垂落,遮住了身形。
福伯:“……”
李万里冲福伯欠身行礼,坐在车前,戚南刚要跟着过去,被福伯一把拉住。
“你这小叫花,记住我前几日叮咛,可得把大少爷照顾好了!”他不知为何,声音有些发颤似的。
戚南拍拍他的肩,看着他花白的胡子颤了两颤:“那是自然,等从江州回来,你若回了那什么南海郡的,我还得向大少爷要了地方,回来投奔你呢!”
福伯心想,那就不必了。
他看戚南背了那柄唤作朱门的怪伞,三步作两步,轻快地跳坐到李万里身边,李万里一抖缰绳,马儿嘶鸣一声,得得跑开了。这是他专程寻来的马,性子好,能吃苦,跑得快,应该能带着大少爷安安稳稳到江州。
只是方才临别时大少爷的一句话,总让他心中不安,如此照料,仿佛是料定自己不会再回昭山,今日便是最后一面。
年岁既大,不如早日归乡……
福伯一边想着这句话,一边看着那辆马车在晨昏相接的黯淡天光中,渐渐远去了。
戚南与李万里坐在车前,看着马蹄踏过山间的青石路,踏过李家村刚刚苏醒的长街,路上有早起的行人看到这架车帷上缀着枫叶纹饰的马车,都会停下恭敬地行礼。但是马儿一路脚步不停,兀自离开,很快就将昭山抛在身后。
离开昭山并没有令戚南伤感,他内心对于前往江州这件事感到十分雀跃,一则是江州这个名字听了太多次,另一则,是他总觉得,去江州也许就能见到陆渐。
“我们大概几日可以到?”晨风将戚南的额发吹拂开,露出饱满光洁的额头和隽秀的眉眼。
李万里下意识看了车厢一眼,自从启程,大少爷便安静地坐在里面,一声不吭。他压低声音说:“那得看大少爷的意思。”
“走洛水线。”车厢里传来大少爷的声音,平淡,简洁,有着莫名的力度,“经北河郡,过卫州城,于孟津川渡河,顺淮水继续南下,再穿过安南郡,到江州。”
李万里一愣,这很明显绕了路,而且是绕了远路,抵达江州城怕是要入秋。
但他点点头,并没有多言。
李度撩开车帘。
天空高远,晨曦微现,他极少下山,偶尔几次出行,往往也是开“门”往来,并不得见路上景致,人间百态,这一次,他想慢慢地、好好地看一看。
漆黑的信鸦掠过天际,穿过奔腾的洛水,飞过丰饶的安南平原,最终在江州城中落下。
落在一只白皙的小手上。
手指纤长,却不如寻常贵女那般娇嫩,而是有着大大小小的旧伤口,骨节也略略突出,显出力量——更像是一名习武之人的手。
手指的主人看着空无一物的信筒,沉默片刻,手腕一振,信鸦振翅而起,向栖息的鸦房飞去。
“崔姐姐……”李亭江有些担忧地唤。崔雪盈回过神,对他勉强一笑:“既然表哥没有回消息,应该是无事,无事便是好事。”
两人正坐在崔家老宅的庭院中,晌午时分,四下里十分安静,主人们都在午睡,只有蝉鸣鼓噪,一声高过一声。
崔雪盈垂了眼,长长的睫毛在脸上投下两团轻柔的阴影,她最近瘦了些,应该过得不太好,李亭江知道自从昭山回来,她的心中就压了沉甸甸的心事,一直无法开心起来。
她的快乐,不快乐,所念,所思,全部都是因为大哥。
说来奇怪,名满天下的昭山大公子李度,其实在山上是个存在感很稀薄的人,他很少出门,不爱言语,除了定期前来江州面圣,参与族中聚会,与二叔一起召见门客之外,几乎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交往,平日里就是闷在昭南堂中看书、习武。他只是一团影子,风度翩翩、惊才绝艳,活在许多人的口中。
他与他说过的话,一个巴掌便能数得过来。
母亲不喜欢李度,因为他是她此生的污点,崔氏嫡长女的夫君,居然和民间女子诞下长子,若不是二叔坚持长幼有序,昭山大公子本该就是崔氏所出的亭江。
只是李亭江看得很开,他虽与大哥过从甚少,但知道他洁身自好、严格苦修,若是自己,未必能做到那样,因此他既不爱他,也不恨他,惟独此时此刻,他十分嫉妒他。
嫉妒他即便什么都不做,也能轻易牵动起崔雪盈所有的情绪,让她哭,让她笑,让她挂心,让她惆怅。年幼时不觉得,但现在他想,若是只有昭山大公子能娶崔氏嫡女,那他愿意与大哥争一争!
李亭江试着打破沉闷的气氛,开口笑道:“不必担心,大哥何等人物,陛下不过是想了解淮州城中发生何事,才召他前来解释清楚,咱们多留他几日,一起过个中秋。而且,听说这次紫宸宫中秋赏月,蜀中秦家也会有人来,你还记得之前见过的重锦妹妹么?”
崔雪盈微笑起来:“记得,她那时还小,是个哭包,我们一起捉弄她,拿了毛虫放在她肩膀上,想吓唬她。”
“没想到巴蜀大巫自幼与虫豸相伴,她不仅不害怕,还召出许多虫子,反而吓到了我们!”李亭江也笑道,“听说她承了大巫位,不知如今是何等气派!最近他们似乎找到一位流落民间的兄长,也要带来让陛下看看呢。”
崔雪盈随意点点头,忽然低声道:“阿江,最近我时常心神不宁,总觉得表哥会出什么事情。我听长平公主说,陛下为了淮州城中安王的事雷霆震怒,表哥他……”
李亭江忽地起身,大声道:“别说了!”
崔雪盈惊愕地抬头看他,他深深呼出一口气,说:“大哥自有分寸,你别再胡思乱想了。有些事,我出去一趟。”
李亭江转身,几乎是落荒而逃。他从崔宅的侧门绕出去,走到繁华的正阳大道上。这是在江州城中,热闹、富丽、雍容,但为何他依然觉得身在昭山,有重重的阴影一道道压下来,终日不得解脱。
茫然地走了一阵,他忽然听到有人问:“公子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他回头,看到道路边的树荫下,不知何时坐了一个算命先生,面前放了一张破桌,其上一个破碗,里面零零当当撒了几枚铜板,再寻常不过。
那算命先生是个中年人,白面长须,表情有些木然,声音却是笑吟吟地:“十个铜板,公子便可一算。”
李亭江觉得可笑,但他还是走了过去,问道:“算什么?”
“算……”算命先生眼珠忽地一轮,十分怪异,“就算你何时可承昭山位,抱得美人归,如何?”
启程 “就算你何时可承昭山位,抱得美人归,如何?”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