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四) 狂信者不明,侍奉者无情

    戚南进得山门时,正看见小西一边在侧廊洒扫,一边探头探脑地张望。已近亥时,平日里除了昭南堂中灯火彻夜不灭,其余都是零零星星、仅作行道照明,今日却烛火高燃,山道两侧铜灯立台光影憧憧,密密匝匝,当中枝叶挂垂间隐现明珠成串,散发出柔和光晕,一番布置下来,整座李氏宅院亮如白昼,辉光中映出一道细窄阶梯宛如白练扶摇而上,豪奢得近乎傲慢。

    小西正在看,不防肩头被人拍了一下,连忙回头,正看到戚南的脸,他刚想抱怨两句,脸色却忽然一变,道:“你怎么在这里?”

    戚南:“我下山去做了点事,山上发生了什么,怎么如此大阵仗?”

    小西:“你可是大少爷的身边人,怎么会不知道!”他想到福伯古怪的眼神,也同样古怪地盯着戚南看了一会,继续道,“听说是帝京里来了信使,传的天子诏。”

    信使依然骑坐在白马上,玄衣轻甲,是帝京紫宸宫中,南周天子的近卫云台令。

    他手上也套着轻甲,关节处有突出的铁刺,乍一看像是凶禽的爪,凶爪中抓着明黄绢底的诏文,目光透过诏文,看向了跪拜的众人。

    戚南走到迎风台时,正看到这一幕,所有的人都跪在地上,以头触地,惟有那白马黑甲的骑士立着,身后玄金令旗迎风飘展。

    就连一向不肯示弱的大少爷,也如其他人一般,恭敬地跪伏着。

    戚南怔了一下,有人拉他的衣角,是小中。

    他也跟着跪拜,这个动作并不难受,但是会让人从心底里感到畏惧、臣服、或是其他什么和控制、拘束有关的东西。

    “李度,接诏。”

    信使单手递出,大少爷直起身,膝行几步,双手平举过头顶,接过了诏书。

    信使开口,声音埋在面具后,听上去格外厚重沉闷:“方才所说,你可听明白了?”

    “李度明白。”大少爷仰头,“三日内启程。”

    信使颌首,忽地一勒缰绳,骏马长嘶,调转方向,四蹄腾空而起,从后面伏倒在地的众多仆役头顶一跃而过,得得远去了。

    大少爷缓缓起身,将那诏书抓在手中,崔夫人原本跪在他身后,此时也起身道:“你居然杀了安王?”

    诏书被卷起,在他手中随意旋转起来,戚南发现他似乎很喜欢抓着一个东西来回转,之前的铜烟枪也是如此。大少爷没有什么表情,语气也很冷淡:“是。”

    崔夫人上前一步,她依然是那种白衣胜雪、飘渺如离魂的样子,美艳的脸上此刻带了怒意:“你好大的胆子!安王再如何,也是天家血脉,你这是置昭山于何处,置崔氏于何处!”

    大少爷忽然笑了。

    笑意极冷,他缓缓抬起眼,凝视着崔夫人,声音是十分温柔平和的:“因为不知如何是好,索性直接杀了。”

    崔夫人后退一步,身边的王嬷嬷赶紧扶住了她。

    她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深深呼吸一下,脸上又是波澜不惊的雍容:“淮州归属我昭山李氏管辖,如今满城数万民众,无一生还,安王一脉彻底断绝,连同我弦雨堂侄,可怜尸骨无存!你自是年少轻狂、肆意妄为,却不知天下之大,奇能异法甚多,又岂是小小昭山可以应付?不过一日,云台令骑便可传诏至此,如此种种,你自己去向紫宸宫解释,切莫连累我儿亭江,李氏昭山!”

    她长袖一甩,转身离去。

    福伯赶紧遣散众多仆从,走到大少爷身边,颇为担忧,但不知如何是好。迎风台上空空落落,很快只剩下伶仃几人。

    大少爷倒是十分平静,对福伯吩咐道:“寻一辆马车,收拾些行李,两日后便出发。”

    “马车?”福伯吃惊,“路上岂不是要月余?”

    “诏书上只说了让我何时动身,并未约束何时抵达。”大少爷回头看一眼还立在原地的戚南,“带上小七和万里。”

    福伯心想,天下谁人不知李氏身怀异能,可日行万里,紫宸宫里那位定然想不到自家大公子居然如常人一般,要赶辆马车南下入京。

    他唉声叹气,仍旧下去准备了。

    戚南跟着大少爷,两人一前一后,中间隔了不远不近的一段距离,走在灯火辉映的同一道阶梯上,四下无人,满山停光驻风,就像是一幅静止的画。

    待到了昭南堂下,戚南快走两步,有些好奇:“大少爷,您为何不像去淮州一般,直接开道门过去?”

    大少爷停下脚步,看他一眼,道:“若说我再开不了门,你信么?”

    “为何不信?”戚南道,“您在那个鬼城受伤了嘛。”他想到其中还有一下是自己砍的,心下格外愧疚,“您饿么,我带了芝麻饼和七月烧,喏,还是热的。”

    他说着递过去,大少爷接过来,直接坐在台阶上,打开酒壶抿了一口。

    仲夏白日炎热,石阶上还带着温热暖意,山间拂来的风却是清凉的,星子璀璨,银汉飞度,是晴朗的好天气。

    戚南也在他身侧捡了个位置坐下。

    “你与万里随我一同去江州。”大少爷开口道,“一则是你我三人同在淮州,自然需要一同向天子复命,二则,若我离开,你们独独在昭山,怕是不好。”

    戚南不理解他说的“不好”是什么,但没有打断,认真点头,表示自己听进去了。

    “江州不同昭山。那里各家势力盘根错节,十分……混乱。”大少爷继续说,中间甚至真的打开芝麻饼的油纸包,咬了一口,慢慢吃起来,“万里尚且好说,你身份特殊,又有异能在身,一定要时刻留心,我解决事情,自然能放你走,之后天南海北,你想去哪里便去哪里。”

    戚南一愣,且不说他并不知道天南海北自己能去哪里,大少爷这番话说起来,颇有些交待身后事的感觉,他不由问道:“那你呢?”

    “我?”他笑起来,“一个开不了“门”的昭山大公子,有何颜面继续留下去。”他摊开手,一点点拈去附在指尖的芝麻,“世人愚昧软弱,非要找出所谓的神明来供奉崇拜,说到底不过为的自己一点私心,若是发现那神明再无神通,怕是会气得发疯。”

    “狂信者不明,侍奉者无情,当初怎么将你捧上去,失望后就能怎么将你砸下来。所以我说过,你要切记,不可展露神通。”

    他说着,站起身,继续向昭南堂上走去。戚南有些怔怔地,想说些什么,却知道自己应该保持沉默。

    那一晚,他将伞抱在怀中沉沉睡去,做了一个梦。

    梦中他似乎是在另一个人的身体里,不得言语,无法动弹,却是能见、能听。

    那人似乎是刚刚睡起来,长发披散肩头,是还有点迷糊的状态。

    有人单膝跪在地上,重甲长剑,眉眼英挺,脸上有灰印和血痕,是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样子。他的面孔有些熟悉。

    戚南听到自己“附身”的人开口,声音懒洋洋,带着散漫和无所谓:“怎么了?”

    “洛水难渡。”那跪在地上的战士沉声道,“卫军铁索连江,坚壁固守,我军不善水战,死伤惨重。”

    戚南看到“自己”起身,那战士立即站起来,从旁边拿了袍子为他披上,接着绕到身前,为他一一系上带子,穿好盘扣,动作十分流畅,显然是熟能生巧。那袍子样式似乎颇为繁复,对面的人穿了很久。

    他的身上有很浓的烟尘和血腥气,个子很高,戚南目光正与他的下巴平视,坚硬的轮廓上有不少青色的胡茬。

    戚南眼睁睁看着“自己”伸出手,在他的胡茬上轻轻摩擦。

    那战士身体一僵,后退两步拉开距离,嘴唇抿了抿,冷淡道:“公子自重。”

    戚南听到“自己”哈哈大笑起来,声音清朗,百无禁忌,笑完了,“自己”说,“小山,莫急,不过一件小事。”

    那战士抬起头,戚南悚然一惊,他明白自己为何会觉得他熟悉。

    他的面孔,和大少爷有七成相似,只是更加锋利,带着十分凛冽的锐气。

    戚南还在震惊,就看着“自己”撩开帘子走出去,外面硝烟滚滚,杀声震天,江水浩阔,无数战船分布其上,有极大的船只,几乎可以看作一座座耸立水面的堡垒,炮台依次展开,火光炸响。

    嘶吼声、惨呼声、大叫声、甚至还有哭声,远方,河的对岸有一座城池,弓矢如雨水般一轮轮铺涌而来,落入江面,落在许多人的身上。

    “我们打算烧了他们的船。”那位和大少爷七分像的战士上前,“试过了,没有风,火很快就会被扑灭。”

    戚南看着“自己”环视一周,目光落回到那名为小山的战士身上,“自己”似乎是笑了,手臂高高扬起,“风来。”

    一切的喧嚣仿佛都如潮水般褪去,紧随而来的是仿佛自虚空深处渗透而来的强大气息。

    他们刚刚走出的是一个营帐,营帐的门帘轻轻摆动了两下。

    有其他兵士走到小山身前,他低声吩咐,目光一直没有离开“自己”。

    兵士得令很快散开,不多时,江面上便炸开一团又一团炽烈的红色,有箭矢浸满火油,燃烧着、呼啸着扑向对方的大船。

    像是满天绽开了无数血色的花朵。

    风来了。

    铺天盖地、席卷一切,满地砂土石块都被卷起来,船只如落叶一般在江面打旋颤抖,停留在江边的军士都顾不上打斗,纷纷找地方藏起来,有来不及藏的,很快被狂风卷走,如带走一粒再渺小不过的微尘。

    火焰乘风而起,宛如发怒的赤色巨龙,张开巨口,吞噬所见的一切。有对方的船,也有己方的船,江水开始燃烧,有人形的火焰在四下奔逃,本能地想要离开这个地狱一般的地方。

    但目之所及,风火相生,本就是众生的地狱,他们无处可逃。

    狂风中,小山一步一步走过来,用力抓住“自己”的肩:“够了!”

    戚南感到“自己”心中似乎是十分困惑,因为小山咬着牙,表情十分可怕,目光中混合着恐惧、敬畏、向往,与不明显,但的确存在的厌恶。

    他感到“自己”的内心似乎是抽搐着疼了一下,接着,梦在这里戛然而止。

    戚南醒来,背上一层冷汗,他睡在昭南堂楼下的书房中,身下的被褥已是半湿。

    他拿起身边的那柄伞,慢慢在怀中抱紧,那个梦很危险,他知道。

    夜还很深,他忽然觉出极大的空洞来,仿佛身体深处缺失了什么很重要、很重要的东西,明明是盛夏,却那么冷,如同血已经流尽,骨头里都是碎冰。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