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6/1

    换思维思考

    我们都知道换一个脑袋、换一种思维模式

    用不同的、以往没有尝试过的角度视域与观点看法

    来提出自己的理论见解

    或去分析一项事务

    针对某种现象进行批判式的观察与洞见描述

    会有更不一样的形貌

    也许可能会让自己的论断、辩证与论述更全面、更多方位

    并且深入有层次

    但是如果一直在换角度、一直甚至已经变成刻意为之的用不一样的角度看事情

    也会显得「没有定X」

    甚至久而久之容易疲累

    导致自己力不从心、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因为一直都在变动

    想法观点的利基处找不到定锚的所在

    就只会一直乱跑、偏离轨道

    虽然这样能拥抱多元、多样X

    迈向更丰富的生态与景况

    但是每一件事情都是一T两面的

    这样也可能会造成所谓的副作用与劣势的存在

    任何事情都一定会有坏处、缺点

    因此将概念的架构模式频频cH0U换、更动的後果

    就是可能会造成自己跟不上进度

    不知道自己现在在想什麽

    甚至迷失、旁徨、迷茫

    让此时此刻的自己无法真正确立自己的属X与角sE为何

    导致所抛出的论点过於跳tone、cH0U离、散乱、混乱

    自己自然也会感到倦怠、软弱

    做什麽事都提不起劲

    没有动机、意愿、没有力量感

    造成整T的效率低下、能力不足但不是真的没有这个能力与程度,只是刚好当下无法适当最大化的T现发挥出来

    然後到最後导向不理想的绩效与结果

    这难道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我们能站在更远的角度、更长久的时期阶段来观看

    再推回到自己当初的选择、决定是否真的合乎逻辑

    也许这种跳来跳去的思考回路

    会帮助我们在蒐集资料讯息的过程中

    能更加丰富、充足的累积足够的份量

    但是量归量

    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内容的品质

    如果一味的在乎数量的多

    却不在乎品质的好

    那就只是本末倒置

    无法真正产出有价值、有意义的表述

    当然每个人的想法不一

    也不能有权利与能力g涉、阻挡别人是如何C持一种想法与行为模式

    也许别人认为一直在跑的论述

    自己b较适应习惯

    也不会觉得混乱

    那当然也是可以成立存在、可行的

    因为一切的认为都只是主观的断定

    每个人认为怎麽样

    事情就是怎麽样

    并没有一定的标准规制的依据限束

    所以一切的事物都是浮动、暂定、可以再行调整修正的

    世界上所明文规定的那些标准如产业规定或法律条文等等这种Siy的规范框限、划畴

    最一开始其实都是人造的、人为订定的

    不合乎自然法则、不是创世起就存在於这个世界环境上

    没有一件事是自然的

    一切都是人类自主介入、参与更改、甚至窜改的

    所有的事物都不存在

    但因为有人

    所以这些东西都存在了

    其实说来人类也是非常奇妙的一群生物

    能「化腐朽为神奇」

    能将本来不存在的事物

    就这样凭空生出来、浮现得有模有样

    并且赋予它名字与意义

    甚至是一大堆形容词汇

    所以我们才会有如此多样丰富的情绪、心境与各种想法

    无论多麽千奇百怪、多麽天马行空

    我们都会将其视为珍贵、不可或缺的

    毕竟我们身处在言论自由的世代

    只要不触犯最基本的法律之类的原则

    说什麽做什麽都是可以的

    只要能够自成T系、说得头头是道、自成了一个阐释系统

    自己的认为、觉得、感受就都可以成为真的

    虽然我们身处在如此追求群T团结的众数社会当中

    但光是这方面

    已经够个人主义了

    就已经充满了个T的非凡sE彩

    此时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也不用追求什麽统一、共同、集T的这种字词

    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这件事是常见的

    只要多多讲

    每个人就会习以为常

    所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同时也都是平凡无奇的

    只要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这件事成为了常态

    那麽每个人就都是不独特的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