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来之,不安之
人们常说每当自己到了一个环境
总是要适应、习惯、彻底「安顿」下来、不要再想东想西
能与周遭的人事物相融合最好
甚至达至无我、合一的境界地步
与附近相关的人士进行G0u通协调、交流对话
尽可能的与所有交际、维持互动关系
这样才是良好的人在社会上所应该要展现T化的方式与样态、形貌
才能真正活成一个「完整的人」
在这个讲求群T共同X的世界上生存
但其实根本没有所谓对/错与好/不好的概念与认知
在我看来
任何人在外显行为上表徵展陈出来的模样态貌
都只是个人的自我意识、主观选择与判断标准
一切都是因人而异的
每个人所要在外彰显出来的角sE与行为、思想
一切都自己自己主导、决断
没有任何的正确/错误或好坏之分
同样的道理逻辑
每个人不一定要融入这个社会群T
因为不融入、不互动也是一种选择
是个人的行动与思想自由之T现
是保有自己仅存的X格独特X唯一的方式
没有人有权利箝制、g预、叫自己不要这麽做
得要尊重个人的行为与X格C演
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频繁、大量的与周遭的人互动往来
并拥有非常充足、密切的对话
还跟每个人都很好的样子
除非有因为特定的利益导向与目标正在驱使着自己
才有可能b较愿意主动付出JiNg神与气力在经营人际关系上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这样
世界上有好几种形容人的个X、风格、气质的形容词即使都是以外表行为展现来主观、片面的臆断
而这些数以千计、万计、无限的词汇当中
总是有那麽几个是会被贴上负面、批评的标签与属X
而我希望达成的终况
并不是将这些词汇全然摒除舍弃、抛丧忘却
G0u通交流的时候刻意的不用到这些字词
而是在无论口语或书面的文字呈现上
不要将个人的价值观套入在某个他者身上
否则就是偏颇、不公平的象徵
因为一切都是相对b较出来的结果
如果某人在一群非常活泼外向的人群当中
只是稍微不讲话、在若g特定期间内吐出的字数较少
或者显得b较内敛
就会被视为是害羞、甚至孤僻、不跟人互动
各种谩骂唾弃的眼神与形容语汇就应运而生
完全不合理
也会造成许多个T当下、甚至是终身的创伤与苦痛折磨
但是这些加害者通常都不觉察、不自知自己有这些问题
没有去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
以及在评判、论价别人的时候所运用的文字sE彩与诠释角度
但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办法保持时时刻刻中立、客观
永远都是从自我主TX的角度来出发
但这也没关系
我们可以接受这个事实
并且在保有自我独特X的同时
不伤害到别人
以不侵犯到别人、让别人感受到不尊重为前提条件
就可以再行发展出良好的人际交流互动关系
而不只是基於各说各话、「你这麽认为,但我不这麽觉得,所以你nogood」的恶X循环
既然你我的X格显示都只是个人的自我选择
没有任何对错
也不应该被打上分数
用各种价值观的标准依据来绩效主义的论断
以不公平的机制来套入这种生态
那麽一个人进入一个场域、环境之内
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融入、「既来之,则安之」
因为这完全是可选择的optional
并非强迫、强制的mandatory
每个人在这个自由的世界中
都可以依照自己的自由意志来T验、感受、从事、实践、C持、投入於任何领域的工事
一旦选择了一个事务之後
除了要付责任、尽力的把本份做好之外
周围的他人也要对自己的选择与外界/内部的表现给予尊重
毕竟每个人之所以会如此「锋利」、多样化
就是因为每个人所持有的概念认知都不同
在外表现出的行为也会不同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典型多数的人一样
可以这麽有能力或意愿融入这个社会
甚至迎合、谄媚
虽自身已经进入了当初自己选择的场域、决定从事这个领域之内的事务
但这并不代表个人就一定得要持有这个领域当中多数人所拥有的概念与想法、认知
甚至是个X、人格气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
以求圆融、圆滑、融入这个社会群T
因为这完全没有必要
既然自己已经选择处在一个场域内
就要安身立命?就应该要安顿下来?
且遵循、依从这个领域之产业内的标准规范来行事?
或许形式上、行事作风上的规限以及实际上的作为是可以变动的
可以随时服膺、有像水一样的弹X与可塑X
随时灵活cH0U变转动
人类有这样的特质徵X
但这并不代表每个人就都要将自己最原始本初的X格与信念完全铲灭
你可以将在领域内的本份做好、做满、做到自己认为最好的地步
问心无愧
但你完全不须要在全场都哄堂大笑、但你自己不想笑的时候笑
即使已经身处在一个领域场合当中
你还是可以随时说走就走
只要一不爽
就脱离、逃开、闪避、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
直到自己舒服适应为止
「适应」不一定要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当中静态存处才能成立、形塑
真正的适应是让自己的心X稳定
让自己的身心灵状态可以随时跟着自己的身T与灵魂、JiNg神来进行R0UT上的变动更替
即便自始自终都在不断处於跌宕起伏、不稳定的未定锚浮沉状态
在汪洋当中漂流
只要自己当下是开心的、快乐的
不稳定也是一种稳定
一切都值得
所以在一个场域之内
不一定要表现得非常融入、适应的样子
既来之一定得要安之吗?
其实到头来只要够了解、认识自己
「不安之」也可以是一种「安之」
因为安的是自己的身心灵、不是别人的
2024/5/30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