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叛逆&挫败打击
情绪真的会让一个人不讲理
即便平时再有逻辑、理X的人
遇到自己无法控制的情绪席卷而来的时候
还是会招架不住、不知所措
导致到最後不知道自己在说什麽、想什麽
所讲出来的话没有逻辑就算了
真正正在做的事还可能做不好、力不从心、翻天覆地、歪斜倒曲
虽然我们人类本来就有七情六慾
时不时感X的那部分会跑出来
扰乱自己平常的思想、g预自己
使自己做出日後会懊悔的无理事物
但是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一事实
就不应该任由自己的情绪肆意流淌、毫无秩序
而是应该学会控制不是抑制、克制
有效的C使、运用、掌控情绪
必要的时候将情绪收起来
需要的时候将情绪放开
每个人身上都一定会有理X与感X这两种元素
什麽时候该用理X、什麽时候该用感X
没有人不知道
但是为何我们还是会常常用「感X人」、「理X人」来描绘、阐述、介绍一个人呢?
每个人的感X/理X程度占b、b重不能用几%来订定
而是在於若g情境之下
每个人所拿出来的外显特质
没有任何人是感/理X人
每个人这两种属X都同时并存在自T当中
没有谁感X的b例天生就b较多b较或少
只有个T主动自愿将感/理X面袒露较多出来而已
有时候叛逆的必要X是永远都在的
有时候要也不得不相信自己的声音、直觉、当下的感知想法以及脑中立即浮现的概念
并且应该马上记录、保存、留档、把握住
因为这样的机会可能不会再有了
也不会常有
是偶尔遇到突发状况或他人给予自己的评价导致自己可能会有心态、情感上的上下起伏时才会出现
但这都不能阻碍自己展现真实的感受与看法最直接ch11u0的表示出来的慾望
除非违反法律基本底线
否则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做出任何事都是可行的
不会、也不应该遭受到阻挡
一切都是自由自在、自我意志、可以自己全然C控决定的
有时候甚至任何时候自己都可以不用听取、参考周遭身边其他人的话
只活在自己的世界
因为此时此刻的自己永远都是正确的
应该说没有所谓正确/错误的事
只有每个人所选择的道路与做出来的事情不一样
没有谁对谁错、谁b较好谁b较不好这种二元对立的评判标准
我最讨厌人们用主观意识的形容词
毫无头绪的直接将好/坏、对/错等等一点都不具T、没有标准、一切基於个人感受的词汇强力输出
冠加在某个人身上
世界上完全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可以用好、坏来形容的
用好/坏来作为平时日常生活上口语的立即快速回应与反馈
以展陈自己的想法
这样可以勉强接受
但是如果套用於较为正式、严肃的场合与环境、情景之下
可能就不太适当
一点信效度、话语的品质都没有
虽然人受到当下的心灵与外界感官刺激的感觉冲击、扑袭之下
很可能流於自己个人的情绪上的字眼
此时可能就会很容易用上大量b例过多的形容词
尤其是直接用好与坏来作为认定、看待每个人的方式
这样非但不公平
还可能因此造成接收者理解错误
因为形容词摆在那边
每个人就会衍生出自己的方式与主观立场
来去自己解读、诠释、感觉、认为
往往每个人认为的好与坏都各不相同
可能会因而造成某些人心里失衡、愤恨不平
只因为言语的表达者用他自己认为的好与坏来看待这个社会周遭的人事物
而导致传递不清、语义断裂、碎片化叙事
产出没有前後上下文的言语
因为此时的自己都已经被情绪占领了
无法再说出经过思考、有逻辑的语言
让人有听没有懂
因此造成误解、曲解
就不是有效的G0u通往来、互动交流的对话模式
如果这种现象出没在教育场域上
就被称为「低级教育」
没有良好的「教」、就当然不会有好的学习
果然人都是需要一些挫折、打击
才能输出有价值、意义的观点想法与文本论述内容
人一旦遭受到这些必要的打击
心中万头攒动、随之迸发的感受想法就皆会一次没来由的全跑出来
冲刷、沾满自己的脑袋回路
也许这就是为什麽许多知名的文学家创作旷世钜作的时候
都是处在他们人生中最黑暗痛苦的时候
甚至有些艺术家需要、刻意的追寻这种创痛、折磨的过程经历
且要在suffering、遭受苦楚的情况之下
才能进行创作、挥洒天份的原因吧
2024/5/7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