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重要的事愈不要说白
在叙述一件事或讲故事、分享事情的时候
也许不需要把所有事态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非常清楚明了的按照顺序来讲
越是关键的目标事物
就越不要明说
但是有人可能就会问
这样的话
接收者对方不就会听不懂吗?
不是就会一头雾水、导致讯息无法有效、正确、清楚的传达过去了吗?
这样每个人不是都会活在朦胧模糊的境地、弥漫充斥着厚雾的迷失漫步?
但其实事实不一定是这样
每个人的认知功能都有一定基础程度的建构
只要对方所接受到的教育、家庭、学经历等等是与你相关的大致上相仿、没有差太远的
那麽你所讲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他都能听得懂
在这种情况下
就意味着你所讲的每一件事他都明白
甚至不用真正说到「底」
对方就能够揣测、猜想到你所要表达传递的意思、涵义是什麽
在简单的言语背後有什麽暗藏隐喻的先设讯息或cH0U象的概念想法
一种观念如果在输送、x1收的进程中
若两造彼此互相之间的共X是有的
存在相当程度上的默契不用到一拍即合
但至少认同、可以很快速的了解对方的言语表述内容
那麽自己所产出的言语就不用有太高b例的说透、说明白
有「g到」就好了
不需要将所有事情都讲到、都讲走
这样就没有刺激、JiNg彩的成分、以及令人期待的状态了
有时候模糊朦胧一点
不要说明、不要说白
才值得人再进行反思、充分的以自我的切入点、视角与价值观来论断评价这一切事实
如果自己就将话都讲完了、都说白了
就没有空间与可能X
好让其他人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想像力
再行创造、建构属於他们自己对於该件事端的看法与见解
有逻辑、有脉络将事情的始末完整的叙明当然是件好事
但是每件事都是一T两面的
不可能只有好处优势而没有缺点
将整件事情从头到尾、无遗失脱漏的完整交代
还按照时间的嬗流顺叙、阐释
并不会让别人因为文笔好、通顺且面面俱到、全纳兼包
而欣赏自己的文本作品或论述内容
反而会觉得被限制、被困在你的创作或言语中
不能跳脱出来、有自己的想法与评论洞见
如果接收者也不能有自己的主观论断与外部环境的反馈回响
那麽文本的创作就只是单方向的传输
非常传统的我丢你接、我说你听
没有来回往络对话的契机
就稍嫌可惜、遗憾
因为每种创作和论述都是需要经过双方之间的G0u通、协调、对话
来刺激促发个人的灵感
谁想到了什麽都可以随时提出来
当作参考的意见
此时就没有在分谁是接收者、谁是创作传递者
因为每个人就已经可以两个身份角sE都兼具了
而所谓的「模糊」除了指称身份角sE上的没有界线
松绑限制与无形框架规范的那个「模糊」之外
也能指在言语的传递、运输上
选择不把话说明、说白
保留一点空间、起个头
将一件事情撷取、cH0U拿部分片段来讲就好
这种言语的模糊
也是促成彼此之间生成愈趋完美的创作的重要元素关键之一
更是在发想产制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阶段
2024/3/25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