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古代发明演进:
-----公元前260万年前:石器,衣索b亚,最早的发现源於惊奇南方古猿
-----公元前230万年前:可能是最早的对火的使用、烹饪,坦尚尼亚,能人
-----公元前176万年前:改进石器,肯亚,直立人
-----公元前79万年前:灶,以sE列,
-----公元前40万年前:颜料,尚b亚
-----公元前40万年前:矛,德国
-----公元前20万年前:胶水,义大利
-----公元前16万4千年前:石刀,非洲、
-----公元前13万5千-10万年前:珠子,以sE列、阿尔及利亚
-----公元前9万年前:鱼叉,刚果
-----公元前7万7千年前:床,南非
-----公元前6万4千-6万1千年前:骨器,南非,
-----公元前6万年前:造船,纽几内亚
-----公元前5万年前:长笛,斯洛维尼亚
-----公元前4万4千-4万2千年前:计数棍,史瓦帝尼
-----公元前4万3千年前:采矿,史瓦帝尼、匈牙利
-----公元前4万年前:石洞壁画,西班牙、印度尼西亚
-----公元前3万7千年前:研钵和研杵,西亚
-----公元前3万6千-9千年前:梭织,乔治亚、摩拉维亚
-----公元前3万5千年前:笛,德国
-----公元前2万8千年前:菲勒斯,德国
-----公元前2万6千年前:制陶业,摩拉维亚
-----公元前2万5千年前:梭标投S器,非洲
-----公元前1万6千年前:陶器,中国
-----公元前1万5千年前:吼板,乌克兰
-----公元前1万4500年前:面包,约旦
-----公元前1万4千年前:牙医学,义大利北部
-----公元前1万3千前-1万2千年前:农业,新月沃土
-----公元前1万3千前-1万1千年前:驯化绵羊,西亚
-----公元前1万1千-8千年:种植稻,中国
-----公元前9500年:谷仓,约旦河
-----公元前8700年:金属加工,铜吊饰,伊拉克
-----公元前8000-7500年:城市,如杰里科、加泰土丘
-----公元前7000年:酒JiNg发酵,蜂蜜酒,中国
-----公元前6500年:炼铅,加泰土丘,土耳其
-----公元前6200年:地图,加泰土丘
-----公元前6000年:
窑,美索不达米亚
灌溉,新月沃土
犁,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5000年:漆,中国
-----公元前5000-4500年:
桨,中国
啤酒、苏美尔
-----公元前4000-3500年:轮,美索不达米亚、北高加索、中欧
-----公元前4000年:运河,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3800年:修筑道路,英格兰
-----公元前3630年:丝绸,中国
-----公元前3500年:夹板,古埃及
-----公元前3500年:楔形文字,苏美尔
-----公元前3500年:手推车,苏美尔
-----公元前3500年:鼓,
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
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
到公元前1000年,
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制成了一人高的圆鼓,鼓身还绘有图画。後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
15世纪骑兵用的大铜鼓,
17世纪时开始为乐团采用。
公元1692年蒲塞尔为“仙后”所作的配乐中就用上了定音鼓,
19世纪有了低音大鼓。鼓声可使节拍鲜明,粗犷有力。
-----公元前3100年:
排水,印度河流域文明
牙外科,印度河流域文明
青铜器,苏萨
水泥,古埃及
船,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二进位制,
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
《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
《周易》是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辞,
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
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
《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
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
-----公元前3000年:青铜,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3000年:莎草纸,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圣书T,古埃及
-----公元前2800年:肥皂,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2800年:钮扣,印度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2800年: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
公元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
从公元1950年开始用人造纤维制造绳索,
直径约2毫米的马尼拉绳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会折断,
而同样粗的尼龙绳则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公元前2700年:指南针,
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h帝发明了指南针,
h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
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
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中说,
战国时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针,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对此记载更详,
公元1090年,
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了指南针,作导航工具。
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
公元1250年左右,
在地中海地区指南针的磁制已装在有度的卡片上面,并以中央旋轴保持平衡。
-----公元前2600年:人造W水管道,印度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2500年:船坞,古埃及
-----公元前2500年:cH0U水马桶,印度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2500年: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
公元1960-1970年代,
欧美才用人工养殖蛙鱼等鱼类,
英国等西欧国家现在每年由养鱼场生产淡水养鱼约有10万吨。
-----公元前2400年:赤道式天文仪,
中国赤道仪是以一根平行於地球自转轴旋转的轴,
就能追随着天空旋转的仪器装置。
这种类型的装置常用於望远镜、卫星碟和相机。
赤道仪的优势在於它能够允许联接在其上的装置,
只需要以固定的速率驱动一根轴,
就可以追踪天空中以周日运动运行的任何天T。
当做为卫星碟时,赤道仪的装置允许只转动一根轴
就能同时指向好几颗地球同步卫星。
-----公元前2400年:
造船厂,印度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2000年:货币
雪撬,斯堪地那维亚
蜡烛,古埃及
-----公元前2000年:音乐记谱法,苏美尔
-----公元前2000年:马战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公元前2000年:玻璃,古埃及
-----公元前1700年:字母,腓尼基
----公元前1500年:播种机,巴bl尼亚
-----公元前1500年:金属货币,腓尼基
-----公元前1500年:剪刀,古埃及
-----公元前14世纪:十进计数制
公元前14世纪商朝,已经采用十进计数制,
公元976年欧洲人正式采用十进计数制,
-----公元前13世纪:漆
公元前13世纪中国使用漆。
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书,
提到螃蟹壳能使漆保持Ye态的特殊功能。
公元前12世纪:铜镜:
公元前12世纪中国使用铜镜。
-----公元前1324年:印刷术
公元前1324年,中国采用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
868年中国发明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是凸版印刷,
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轴,用多块长91厘米,宽36厘米的刻版印。
1040年中国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泥六面T活字模,加热变y,按韵排在转盘上。
印时把活字铺在有松脂、腊等粘合物的铁板上,
周围用铁框紮紧,放在火上加热使粘合物熔化,
冷却後活字就粘在铁板上,
印完後烤热铁板取出活字,以备日後再用。
-----公元前1300年:汉字,中国
-----公元前1200年:
剑,古埃及
橡胶,美索不达米亚
滴漏,古埃及
弹弓,近东
-----公元前1100年:伞
公元前1100年,中国使用伞。
伞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上面覆以树叶或羽毛做的伞面。
1733年代,巴黎人用油布做伞面,制成雨伞。
1930年柏林豪普特发明伸缩伞。
-----公元前1000年: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放风筝。
公元前四世纪,中国工匠鲁班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
公元1600年,东方的菱形风筝由荷兰人传到了欧
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
公元前1000年:米酒
公元前1000年,中国发明米酒。
-----公元前8世纪:弓箭:
公元前8世纪中国使用弓箭。
公元前200年中国使用弩弓。
它主要用於打仗和狩猎,可卧S、立S、骑S,威力甚大。
-----公元前770年:古代机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发明古代机器人,
制出的古代机器人不仅JiNg巧,而且用途也很广泛,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
会跳舞的机器人、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持赚钱的机器人和会捉鱼的机器人等。
唐朝段安希:
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平城、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
汉军陈平得知冒顿妻子阏氏所统的兵将,
是最为JiNg锐骠悍的队伍,但阏氏具有妒忌别人的X格。
於是陈平就命令工匠制作了一个JiNg巧的木机器人,
给木机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
并把它的脸上擦上彩涂上胭脂,显得更加俊俏。
然後把它放在城墙上的短墙上,
发动机关,这个机器人就婀娜起舞,舞姿优美,招人喜Ai。
阏氏在城外对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
误把这个会跳舞的机器人为真的人间美nV,
怕破城以後冒顿专宠这个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
因此阏氏就率领她的部队弃城而去了。平城这才化险为夷。
唐朝张骛《朝野全载》:
洛州的殷文亮曾经当过县令,X格聪巧,喜好饮酒。
他刻制了一个木机器人并且给它穿上用绫罗绸缎做成的衣服;
让这个机器人当nV招待。这个“nV招待”酌酒行觞,总是彬彬有礼。
唐朝时,
杭州有一个叫杨务廉的工匠,研制了一个僧人模样的机器人。
它手端化缘铜钵,能学和尚化缘,等到钵中钱满,就自动收起钱。
并且它还会向施主躬身行礼。
杭州城中市民争着向此钵中投钱,来观看这种奇妙的表演。
每日它竟能为主人捞到数千钱,真可称为别出心裁,生财有道。
唐朝的柳州史王据,研制了一个类似水獭的机器人。
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鱼以後,它的脑袋就露出水面。
如果在这个机器人的口中放上鱼饵,并安有发动的部件,
用石头缒着它就能沉入水中了。
当鱼吃了鱼饵之後,这个部件就发动了,
石头就从它的口中掉到水中,当它的口合起来时,
它衔在口中的鱼就跑不了啦,它就从水中浮到水面。
这是世界上最早用於生产的机器人。
-----公元前6世纪:分行栽培与JiNg细耕地法
公元前6世纪,中国发明分行栽培与JiNg细耕地法。
公元1731年欧洲才使用此项技术。
-----公元前6世纪:铁犁
公元前6世纪,中国使用铁犁。
公元1050年,中国人还发明了犁镜,给犁装上犁镜,便於翻土,从而提高了农业产量。
公元前3500年,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农夫发明牛拉犁具。
公元前500年,欧洲农夫造出铁犁,犁前有二个轮了和一个犁刃。
中国战国时期在木犁铧上套上了V形铁刃,俗称铁口犁。犁架变小,轻便灵活,更可以调节深浅,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公元1700年欧洲开始用先进的罗瑟兰犁、兰塞姆金铁犁和播种机。
公元1830年美国移民开始用迪尔铜犁,其他各大洲也开始用铜犁。
-----公元前6世纪:大定音钟
公元前6世纪中国发明大定音钟;
公元1000年欧洲才有定音钟。
楚地曾侯乙墓出土的编磬32件,
逮鼓1件,悬鼓1件,鼙鼓1件,手鼓1件,小瑟1件,琴1件,筑1件,排箫2件,竽5件,共计124件,
可供一个庞大的乐队使用。
楚的文化产业如此发达,在北方获得流行,
以至於汉朝的乐器与歌曲多是楚文化的延续。
钟的前身可能是金属量谷器。
它演化成为两种形式的手钟,一种口朝上,叫斗;
另种口朝下,叫钟。
後者成了度量衡的依据。
-----公元前589年:长明灯
公元前589年,中国发明长明灯。
长明灯又名续明灯、无尽灯、常夜灯、长命灯,
是指长久不灭的灯,
也可用来称呼出於特定目的而设置、常年点燃保持不灭的灯火设施。
《史记》记载,
秦始皇陵有以人鱼膏制成的长明灯,有人认为这是鲸鱼脑油制成的蜡烛。
《隋唐嘉话》记载,
江宁县某寺有一长明灯,历岁久远,火sE纯青而不热,自晋至唐,凡五百余年,长明不灭。
根据现代已知的能量守恒定律,
在没有外部燃料供给的情况下,没有长明灯能够永久燃烧。
另外陵墓封闭後,墓内氧气消耗完毕之後,由於没有氧气,即使仍有可燃物,长明灯也会熄灭。
现代的长明灯都是采用科技手段
使其有长期的外部能源供应以保证其持续不灭。
-----公元前550年:算盘
公元前550年中国使用算盘,用於计算,
也是自古以来商业上广泛应用的计算工具。
公元前五百年:地毯
公元前五百年中国使用地毯。
公元1606年,法国巴黎使用织机编织的地毯。
-----公元前5世纪:双动式活塞风箱
公元前5世纪中国发明双动式活塞风箱。
西方於16世纪才用双动式活塞风箱。
双动活塞式风箱是能驱使空气或YeT产生连续气流或Ye流的泵。
在一个其作用如汽缸的长方形箱子中,
活塞被推进和拉出,将羽毛或摺叠的软纸片楔进活塞的四周,
以保证在其通道上既不透气又润滑。
箱子的两端各有一个气阀:
当活塞被拉出时,空气从远端被x1进,
当它被推进时,空气则从近侧被x1进来。
在向里和向外的两个冲程中,空气被x1进汽缸;
而在这两种情况下被压缩部分的空气被推进到一侧室中,
并在那里通过排气口或喷嘴被喷S出去。
它不仅能鼓风,也能喷SYeT。
山东滕县出土汉代冶铁画像石中有橐的画面。
它有三个木环、两块圆板、外敷皮革而成。
拉开皮橐,空气通过进气阀而入橐;
压缩皮橐,橐内空气通过排气阀而进入输风管,
再入冶炼炉中,这是单橐作业,至迟在战国时期,
出现了多橐并联或串联的装置,名为“橐龠”,
汉代又称之为“排橐”。
-----公元四世纪:铸铁术
公元前4世纪,中国发明了铸铁术。
商周时期高度发展的青铜冶铸业,
从生产能力的提高到矿石燃料整备、筑炉、制范技术的加强,
为铸铁技术的发明和迅速发展提供了前提。
最开始的铸铁件,形制与同类青铜铸件相似。
早期的铸铁都是高碳低矽的白口铁,X脆y,易断裂。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使铸铁能制作生产工具。
战国前期发明了韧X铸铁,通过脱碳热处理和石墨化热处理,
分别获得黑心韧X铸铁和脱碳不完全的白心韧X铸铁。
战国中期之後,铸铁器逐步取代其他工具,
如木、石、铜、蚌器等,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
出土实物有铲、镰、锛、锄、斧、犁、铧、凿等。
而且由於对铁器的大量需求,还促成了铸铁金属型的发明。
1953年河北兴隆燕国冶铸遗址出土曾用来铸造锄、铁斧、镰和车具的铁范。
这些铁范壁厚均匀,结构合理,形状和铸件轮廓相统一,有的范能一次铸两件器物,
这表明铸铁技术在这个时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铸铁在封建社会後期被广泛用作农具。
公元10世纪已能铸造重达50吨的特大型铁铸件。
五代之後,铁建筑物增多,如湖北当yAn的北宋铁塔。
唐宋时期湖南、广东、湖北、福建等地的铁都以质地优良着称,冶铁生产迅速发展。
广东佛山成为着名的冶铸中心,
所产铁锅远销东南亚,泥型铸造、铸锅等传统铸铁工艺於近代仍被使用。
-----公元前3世纪:立T地图:
公元前3世纪中国发明立T地图。
在司马迁写的《史记》中,就记过了一张公元前210年绘制的秦始皇墓地图。
书上写道: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公元前3世纪,中国有名的蓬莱仙山的地图就出现在罐子和香炉上。
这对以後立T地图绘制技巧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公元32年,
将军马援讲到的军事立T地图,河谷山脉的模型是用糯米制作的。
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述了木刻的立T地形图。
公元1510年,
保罗·多克斯制作了欧洲最早的地形图,绘出了奥地利的库夫施泰因的邻近地区。
-----公元前3世纪:吊桥
公元前3世纪中国李冰在四川省灌县修建了安蓝桥。这是世界最早修建的竹缆链桥。
它总长为320米,有八个孔,整个结构中没有一块金属材料。此吊桥上铺了板便於人们行走。
这种用竹了做的索桥是极有效的,整个缆索是以竹子为内芯,外边包着从竹子外层劈下的竹条编成的“辫子”。
编成辫子是因为蔑片把内芯缠得越紧,缆索的强度就越大,从而增加了安全因素。
公元1世纪中国发明了铁吊桥。
这桥可用於通行车辆。
-----公元前200年:造纸术
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国发明造纸术。
公元105年东汉时期的蔡l制出了蔡侯纸。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纸张发明以前,人类在石头、粘土和木头上刻字,还在树叶和树皮上写字;
有的在竹了、纸莎草结和羊皮上写字。
先秦时期,大臣向天子或皇帝交一封建议书,把其内容写在竹子上。
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国发明了造纸术。
蔡l只是总结了民间造纸的经验,加以改进和提高,制出了较优质的蔡侯纸。
蔡l用树皮、麻头、鱼网和破布作原料,制成的纸已适於书写。
公元七世纪时,造纸法流传到日本,
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入侵西班牙时才传入欧洲,称为布料纸。
从中国陕西省一座古墓出土的纸张,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这纸约在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00年制成。
-----公元前二世纪:微型热气球:
公元前二世纪中国发明微型热气球。
最早的微型热气球是用蛋壳制造的。
在那个时期写的《淮南万毕术》一书里提到,借助於燃烧着的引火物,蛋壳可以飞上天空。
其作法是:
用一个J蛋,去掉蛋h和蛋清,然後点燃放入其孔中的引火物艾蒿。
蛋壳就可以自行升空飞走。
热气球也有用纸做成的。
-----公元前2世纪:旋转式扬谷扇车: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旋转式扬谷扇车。
旋转式扬谷扇车是使空气流动的机械,
又称“风扇车”、“扇车”、“杨扇”,以人力为动力源,
其功能是将经过舂、碾後的糠、麸,
或经过脱粒、晾晒後的秕、草除去,是粮食加工的最後工序。
旋转式扬谷扇车综合利用流T力学、惯X、杠杆等原理,
构造原理是将扇叶装於轮轴,转动轮轴就可产生强气流。
西汉时长安有名的机械师丁缓发明了“七轮扇”,
这大概是在一个轮轴上装有7个扇轮,转动轮轴则7个扇轮都旋转鼓风。
《武经总要前集》中绘有一个以轴上曲柄转动的风扇车。
王祯《农书》和宋应星《天工开物》也绘有用於去除稻麦壳的风扇车,
轮轴上亦装曲柄连杆,以脚踏连杆使轮轴转动。
以上所述,都是开放式风扇车,它们没有特设的风道,
因此,风扇产生的风是向四面流动的。
旋转式扬谷扇车自西汉出现以来,
到宋元已经趋於定型。元王祯《农书》中曾有描述:
-----公元78-139年,
东汉,张衡,
在他爲仕期间,创造了世界上最早运用水力的机械浑天仪,
根据浑天仪来观测天T,发现了月亮不会发光以及月蚀的成因,
而地动仪是张衡在公元138年的发明,
用来测定地震,结果准确,是全世界第一个测报地震的仪器
在气象学方面,张衡发明了候风仪,
是在空旷的地上立一根五丈长的竿子,上面装上一只可以转动的铜鸟,
人们便可以根据铜鸟转动的方向来判别风向,
-----公元前121年:走马灯
公元前121年中国发明了走马灯。
公元180年丁缓制出一个“九层博山炉”走马灯。
公元12世纪中国还制出了“马赛灯”。
古称蟠螭灯秦汉、仙音烛唐、转鹭灯唐、马骑灯宋,
西方称魔灯,是中国传统玩具之一,
灯笼的一种,常见於元夕、元宵、中秋等节日。
灯内点上蜡烛,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
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S在屏上,
图像便不断走动。以蜡烛或油来点燃照亮,
走马灯以当灯点亮时会动的鸟与其他动物图为卖点;
灯点亮时上升热气对流造成灯冠顶部的叶片旋转,
而叶片带动中空纸糊轴筒旋转,黏於其上的纸片跟着转,
给人这些纸片上的图在动的印象。
这样的玩具在後来的朝代也被再制翻新。
古人发明的3种高科技灯,
三国孔明灯,
唐朝走马灯,
宋朝蟠螭灯,
-----公元31年:水力风箱:
公元31年中国发明水力风箱。
水力风箱,又称水排、水力鼓风机、鼓风水排。
水力风箱是中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利鼓风装置。
人类早期的鼓风器大都是皮囊。
一座炉子用好几个囊,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
用水力推动这些排囊,就叫\"水排\"。
水力风箱发明於东汉早期,是南yAn太守杜诗在总结劳动人民实践经验基础上发明的。
三国时期的韩暨把它推广到了魏国官营冶炼作坊中,
用水排代替过去的马排、人排,四季不歇。
水排不但节省了人力、畜力,而且鼓风能力b较强,
因此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
汉代的水排由同一时期的水碓和翻车结构推测,
也是一种轮轴拉杆传动装置、
古代水排构造的详细技术最早见於元代的《王祯农书》,
依水轮放置方式的差别,
分为立轮式和卧轮式两种,
都是通过轮轴、拉杆及绳索把圆周运动变成直线往复运动的,
以此达到起闭风扇和鼓风的目的,
因为水轮转动一次,风扇可以起闭多次,所以鼓风效能大大提高。
-----公元80年:龙骨水车:
公元80年,中国发明了龙骨水车。
龙骨水车又名龙骨车、翻水车、翻车、踏车,
为中国古代引水工具,作为种植灌溉及排水之用,
相传由毕岚或马钧发明,
最早的记载则溯汉代哲学家王冲在西元80年左右的描述。
宋代农业扩张时期,龙骨水车技术获得提升及更加普及,
西元十三世纪更将龙骨水车与风车相结合。
其结构是以木板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有小轮轴一。
另一端有小轮轴,固定于堤岸的木架上。
用时踩动拐木,使大轮轴转动,带动槽内板叶刮水上行,
倾灌于地势较高的田中。
後世又有利用流水作动力的水转龙骨车,
利用牛拉使齿轮转动的牛拉翻车。以及利用风力转动的风转翻车。
广东等地用手摇的较轻便,施于田间水G0u,称\"手摇拔车\"。
龙骨水车适合近距离,提水高度在1~2米左右,
b较适合平原地区使用,或者作为灌溉工程的辅助设施,
从输水渠上直接向农田提水。
用于井中取水的龙骨水车是立式的,
水车的传动装置有平轮和立轮两种以转换动力方向。
它提水时,一般安放在河边,下端水槽和刮板直伸水下,
利用链轮传动原理,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
带动木链周而复始地翻转,
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就能顺着水把河水提升到岸上,进行农田灌溉。
这种水车的出现,对解决排灌问题,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最初的龙骨水车是用人力转动的,
後来我国人民又创制了利用畜力、风力、水力等转动的多种水车。
-----公元132年:地动仪:
公元132年中国张衡发明了地震探测器——地动仪。
张衡是一位东汉时期的皇家天文学家,他写过很多书,其中一本是《浑仪》。
他曾设想地球是与九个大陆一起是在无限空间的球。
在中国他第一个介绍了地理上经线与纬线的交叉网络。
浑天仪显示了宇宙中各主要星球的相对位,
地动仪则可预测地震发生的地区,甚为JiNg巧。
-----公元121年:纺车:
公元121年中国发明纺车;
纺车是用於从纤维材料如毛、棉、麻、丝中生产线或纱的设备。
传统纺车通常有一个用手或脚驱动的轮子和一个纱锭。
纺车生产纱的过程称为纺纱,是纺织的两道工序之一。
纺轮的加捻纺纱C作是间歇进行的,
首先用纺轮的回转惯X进行加捻,
然後将捻好的纱线缠绕到另一根轴杆上。
这种C作方式一来效率较低,
二来由於纺轮的转动速度难以控制,
纺出的纱线往往捻合程度不同。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古人发明了纺车。
山东临沂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已出现了手摇纺车的形象,
这表明至迟汉代,纺车已非常普及。
最初的纺车是手摇式的,
主要由一个大转轮和一个小圆锭构成。
通常转轮直径是锭子直径的数十倍,两者以绳索或皮带相连。
摇柄位於大转轮中心,转动摇柄时,大转轮即开始转动。
由於转轮和锭子直径相差数十倍,转轮转动一周,锭子就会转动数十圈。
这里的锭子就相当於古代的纺轮,
在其轴向一端固定若g条纤维,随着锭子转动,就可以自动加捻。
由於锭子的转动圈数由大轮的转动角度决定,
因此加捻的圈数也可以由C作者JiNg确控制。
此外加捻完成後,只要将纱线取下贴在锭子侧面。
随着大轮转动,纱线也会随锭子转动而自动缠绕到锭筒上。
这样就实现了加捻和缠绕的连续C作。
最初的纺车只能一手摇一手纺,一人通常只能C作一个锭子。
後来人们发明了脚踏式纺车,用脚踏取代手摇,双手都解放出来,
一个人也就可以同时C作多个锭子。
元代时,人们还改进了纺车的驱动方式,用水能取代人力。
同时采用退绕加捻法,实现了边加捻边缠绕的全自动C作,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
南北朝,
祖冲之生在官宦之家,但无纨侉子弟的习气,也不醉心利禄,
虚心学习有关天文、数学的着作,
并亲自一一进行JiNg密测量及仔细推算,做事实事求是,不盲目接受,
他自评自己是\"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犁,心穷筹策。\"
在数学方面的贡献有:
《隋唐书·律历志》记载:
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到小数第七位3.1415926-3.1415927,b外国早了一千多年,
直到十五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算到小数点後十七位,才打破祖冲之的记录,
祖冲之算出球TT积公式,得出:
\"等高处的横截面积相等,那麽二个立T的T积也必须相等\"的结论,
b义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得出同样结论早了一千多年,
在天文学方面,
东晋虞喜提出\"岁差\"现象,
祖冲之证实岁差,并将之引进他编成的《大明历》历法之中,
《大明历》还包括祖冲之的新闰法及交点月的发现,
古人只知\"十九年七闰\",祖冲之推算得更JiNg密,
提出三百九十一年,有一百四十四闰,
-----公元577年: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由中国於发明的,
这火柴是由北齐的一群贫苦g0ngnV发明而成,
最初的火柴是用硫磺制作而成,
公元950年陶谷在《清异录》一书中有所记载,
火柴,又称自来火、洋火棍,
是取火工具,利用某些物质的剧烈氧化还原反应,
产生高温而发火燃烧,
火柴由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组成,配合磷皮摩擦点火,
现代火柴的火柴头主要包含氯酸钾和硫磺,磷皮则使用了红磷,
辅料包括石蜡、二氧化锰、粘合剂、玻璃粉、炭黑和微量的氧化铁、稳定剂,
部分火柴还加有硫化锑、磷酸二氢铵和淀粉,
工厂生产的火柴会装在火柴盒中贩售,
火柴盒的外侧通常会有一面是磷,用以摩擦火柴。
(附录)古代发明演进: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