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古代中国分裂史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公元前256年
东周在战国後期被秦国所灭,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
平王东迁以後,
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X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
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是属於东周的一个时期,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
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首先建立霸业的是齐桓公,
任用管仲改革内政,使国力强盛,又用管仲的谋略,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联合燕国打败了北戎,联合其它国家制止了狄人的侵扰,\"存邢救卫\",
公元前656年,
齐国与鲁、宋、郑、陈、卫、许、曹诸国联军侵蔡伐楚,
观兵召陵,责问楚为何不向周王纳贡,
楚的国力也很强盛,连年攻郑,
但见齐桓公来势凶猛,为保存实力,许和而罢,以後齐桓公又多次大会诸侯,
周王也派人参加会盟,加以犒劳,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
-----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战国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
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
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後世称之为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
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
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
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後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制度终於建立起来,
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後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公元220年至公元280年:三国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公元189年,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改立陈留王刘协,是为汉献帝,
公元190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四世三公的袁绍为讨伐军总指挥,
公元199年2月,袁绍打败公孙瓒,
公元199年6月,曹C举兵攻打袁术於寿春,袁术亡,刘备袭得徐州,
公元200年,
曹C征刘备,刘备投靠北边袁绍,关羽被降,斩袁绍武将颜良,文丑,
官渡之战,曹C奇袭乌巢,大破袁绍,以少胜多,
公元200年,孙策遇刺,传位於其弟孙权,
公元201年,汝南龚都反曹,迎刘备。C亲征汝南,刘备南投刘表,驻守新野,
203年5月,袁绍病Si,其子袁尚,袁熙和侄儿高g,三方不和,势力割据,
公元204年,高g投降曹C,C领冀州牧。公孙度卒,公孙康即位,
公元205年,曹C破袁熙,袁尚。高g反曹,
公元206年,曹平并州,自此,袁绍势力皆被曹C吞并,
公元208年诸葛亮出师,火烧博望坡,曹C南下荆州,刘表卒,刘琮即位。不久投降曹C,赤壁之战,曹C败走华容道,刘备南下,江南四郡平,
公元209年,周瑜破曹仁於南郡,12月,周瑜为南郡太守,孙权表刘备为荆州牧,并将妹妹嫁给刘备,
公元214年,凤雏庞统落凤坡Si,诸葛亮和和刘备西征刘璋,璋投降,刘备领益州牧,
公元215年,孙权派诸葛瑾索要荆州,刘备拒还後,曹C攻打刘备,刘备遂和孙权议和,平分荆州,
公元216年,曹C封王,
公元218年,刘备攻汉中,曹C据守。,曹C以J肋为由,放弃汉中,刘备自封汉中王,封五虎上将为关羽,张飞,赵云,h忠,马超,
公元219年,关羽水淹七军,攻樊城。曹C议都以避其锋,孙权派陆逊替代吕蒙,关羽败走麦城,
公元219年12月,孙权斩杀关羽,
公元220年,诸葛亮责刘备养子刘封不救关羽,劝刘备赐封Si,
公元220年,曹去世,子曹丕强迫汉献帝退位,东汉亡,魏立,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公元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公元301年至公元460年: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
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的五胡在中国北方范围内相继建立的国家,
魏晋时期,胡人大量内迁,
由於晋廷的虚弱和胡汉矛盾,
五胡在八王之乱後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
在西晋灭亡後,
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经济受到严重摧毁,
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
永嘉之祸带给人民巨大痛苦,
大多逃难到凉州、辽东以及江南地区,
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
在诸国混战期间,
前秦皇帝苻坚一度统一北方,
但在南征东晋时,
於淝水之战惨败,
其後各族於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
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後,
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
最後於公元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
五胡十六国之十六国,主要包括:
一、前赵、後赵,
二、前燕、後燕、南燕、北燕,
三、前秦、後秦、西秦、夏,
四、前凉、後凉、南凉、北凉、西凉,
五、蜀,
-----公元304年至公元329年:匈奴
匈奴族早自西汉宣帝受呼韩邪单于之降後,匈奴已开始和汉人杂居,
东汉初年,朝廷置南单于於西河郡,後南单于徙其庭至左国城,
董卓乱起,匈奴屯聚於河内郡,种族日盛,大部散居於汾水流域一带,
曹C平定河北,分匈奴为左、右、南、北、中五部,
晋武帝时,匈奴内徙者仍众,并州於是成为匈奴聚居之地,
公元304年
刘渊汉王,建立政权,刘渊是南匈奴单于的後裔,掌控了匈奴五部,八王之乱中起兵反晋,
公元308年,刘渊Si後,刘聪杀Si继位的刘和,自立为帝,
公元311年,攻破洛yAn,俘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
公元316年,刘聪派遣刘曜攻破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中国北方第一次为异族占据,尽管汉政权占据着北方中原地区,但是刘聪只是名义上的共主,各将领割据一方,
公元318年,刘聪刚刚去世,汉政权就发生了内乱,靳准杀Si继位的刘粲自立;镇守长安的刘聪族弟刘曜也自立为帝,迅速镇压了靳准,
公元319年,刘曜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汉赵,
公元319年,手握重兵的石勒自封为赵王,脱离了前赵政权,所建立的政权称为後赵,
公元328年,石勒擒杀刘曜,次年将刘渊後裔诛杀殆尽,前赵政权灭亡,
後赵政权是匈奴对汉族的最後一次反扑,尽管消灭了西晋并一度占据中原地区,
但是统治阶层的权力斗争导致前赵迅速灭亡,
少数民族政权依靠武力迅速扩张,也因权力纷争而迅速凋零,
十六国大多数国家包括後来的辽金元政权都因内讧而衰落,
奴隶制下的少数民族政权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机构,因此难以长久,
-----公元303年至公元349年:羯族
羯族为匈奴别支,随匈奴入中国,散居於上党郡的羯室,他们又称羯胡,
公元302年,氐族的李特发动流民起兵,於次年建元,在攻打成都时战Si
公元304年,李特之子李雄於攻下成都,国号为\"大成\"李雄Si後,统治阶层陷入到了权力纷争不断,国力衰微,东晋的桓温率军消灭,
-----公元319年至公元351年:後赵
後赵是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
石勒原是匈奴贵族刘渊的部将,战功卓越,歼灭西晋主力
公元318年,
刘聪Si後,前赵统治阶层分裂,石勒趁机拥兵自立,
公元319年,自称大单于、赵王,建立後赵政权,
公元329年,後赵政权兼并前赵,次年石勒称帝,
後赵政权占领了除了辽东、河西外的全部北方领土,石勒Si後,石虎篡位,hUanGy1N无度,统治阶级、民族矛盾尖锐,
石虎Si後,後赵政权争夺皇位,大将冉闵尽杀石氏子孙及羯胡,
公元350年建立冉魏政权,
公元351年灭亡後赵,
冉魏是汉人建立的政权,仅存在了三年灭亡了,不计入十六国行列,
冉闵推行种族灭绝政策,五胡之一的羯族几乎被屠戮殆尽,迅速衰微,
-----公元337年至公元370年:鲜卑
在五胡中种落最大,亦最远离中原,
匈奴内附,鲜卑据其故地,迅速发展,
东汉桓帝时,鲜卑酋长檀石槐曾为中国大患,
三国时,鲜卑部族分立,重要者有慕容、宇文、拓跋等,
鲜卑部族遍布於北边,自辽东直到河西,其亦以农业为生,
在西晋内乱以及前赵、後赵逐鹿中原之际,鲜卑慕容氏迅速崛起,
公元337年,
慕容皝自称为燕王,成为割据政权,占据辽西,
慕容儁灭冉魏称帝,几年後占据中原,与前秦平分h河流域,
慕容暐即位後,前燕击败桓温的北伐军,前燕、前秦曾与东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随後统治阶层内斗迫使名将慕容垂投降前秦,前秦藉机吞并前燕,
-----公元320年至公元376年:前凉
前凉是汉人建立的格局政权,
公元301年,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Si後其子张寔袭位,
西晋灭亡後,张氏家族占据西凉,成为与前赵对峙的割据势力。
公元320年,张茂改元永元,前凉遂彻底成为政权,
一度占据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前凉後期,统治阶层内斗不断,被前秦消灭,
-----公元350年至公元394年:氐原
氐原属於汉时之西南夷。三国时,其渐被移入中国内地,
晋时,以武都、略yAn二郡为主要根据地,
前秦是氐族人建立的政权,曾一度统一北方地区,
是十六国中地域最辽阔的国家,
前赵刘曜在长安称帝,册封苻洪为氐王,氐族先後臣服於前赵、後赵政权,
後赵政权瓦解之际,氐族贵族苻健趁机占领关中,
自立为帝,史称前秦
苻健成功抵御桓温的北伐,巩固了政权,苻生继位被宗室苻坚杀Si自立,
苻坚相继消灭前燕、前凉、代,攻取东晋梁、益二州,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淝水之战中,前秦惨败,政权土崩瓦解,归附前秦的各族纷纷,h河以北又陷入分裂之中,
前燕降将慕容垂建立後燕,慕容泓建立西燕,姚苌建立後秦,
在各族围剿中灭亡,前秦灭亡的根本是统治根基不稳,贸然南下给各族起义自立创造良机,
-----公元384年至公元407年:後燕
後燕是前燕的延续,
淝水之战後,曾投降前秦的鲜卑贵族慕容垂重建燕国,史称後燕,
後燕政权疆域狭小,只统治山西以东h河以北的部分地区,
面临东晋与北魏政权的夹击,
公元392年,
後燕消灭了翟魏,又灭亡了同时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
慕容垂Si後,後燕无力抵御北魏的南下,丧失中原地区,
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激化,君主慕容宝、慕容盛、慕容熙均Si於Zb1an,
汉人将军冯拓拥立高云为王,後燕灭亡,,
公元409年高云被杀,冯跋继位,称为北燕,
-----公元384年至公元417年:羌族
羌族:於东汉中叶以後,其一直成为中国之主要边患,
早在东汉时,羌人已入居今甘肃省东部、陕西省北部一带,
惟其於灵帝时被段熲所挫,势力最弱,
後秦是羌贵族姚苌建立的政权,淝水之战後,前秦统治崩溃,
姚苌在关中地区背叛前秦,擒杀苻坚,
统治地区包括今陕西、甘肃东部和河南部分地区,
姚兴继位,扫清前秦余部,趁後燕消灭西燕之际,
占据原西燕河西之地,攻占洛yAn,讨伐後凉,
姚兴卒,姚泓继位,後秦皇室内乱,东晋刘裕派遣檀道济北伐,
相继攻克洛yAn、长安,姚泓举家投降,却被刘裕满门抄斩,
-----公元386年至公元403年:後凉
後凉十六国时期氐人贵族吕光建立的政权,国号以凉州为名,
淝水之战後,吕光自称大将军,凉州牧,割据一方,
统治范围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一代。吕光Si後,後凉陷入内讧之中,
吕隆因後秦、南凉、北凉围攻,投降後秦,
-----公元398年至公元410年:南燕
南燕是由鲜卑慕容部的慕容德所建立的国家,
公元397年,当後燕君主慕容宝於参合陂之战为北魏所败,後燕被截成南北两部分,
公398元年慕容德称燕王,称为南燕,
公元400年称帝,疆域相当於西晋的青州,後南燕被东晋的刘裕击败灭亡,
-----公元397年至公元414年:南凉
南凉是鲜卑贵族秃发乌孤建立的政权,
公元397年,
乌孤称西平王,建立南凉,秃发傉檀时期一度降附後秦,後与後秦决裂,
最後降西秦,南凉亡,统治地区包括甘肃西部和青海一部分,
-----公元400年至公元421年:北凉
公元400年,李暠在敦煌称凉公,疆域在今中国甘肃西部及新疆部分,李暠卒,子李歆嗣位,
公元420年,李歆与北凉交战被杀,李恂嗣位,
公元421年,北凉战败,李恂自杀。西凉因此亡於北凉,
-----公元385年至公元431年:西秦
西秦是鲜卑人乞伏国仁建立的政权,
公元385年,鲜卑酋长乞伏国仁在陇西称大单于,
被前秦封为苑川王,依附於後秦,
400年被後秦灭亡,
409年,西秦复国,
431年被夏国所灭,统治地域在甘肃西南部和青海部分地区,西秦灭亡的原因是实力不济,
-----公元407年至公元431年:大夏
夏是十六国时期匈奴铁弗部赫连B0B0建立的政权,
赫连氏本匈奴南单于後裔,时先依刘渊,後附前秦、後秦,
公元407年赫连B0B0建立大夏政权,
公元428年北魏俘赫连昌,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凉自称夏皇帝,
公元431年赫连定灭西秦,遭吐谷浑袭击,兵败被俘,被送於北魏,夏亡,
-----公元407年至公元436年:北燕
公元407年,冯跋灭後燕,拥立高云为王,史称北燕政权,
公元409年,高云被部下所杀,冯跋即位,
公元436年被北魏所灭,
-----公元397年至公元439年:北凉
北凉由匈奴支系卢水胡族的首领沮渠蒙逊所建立,
公元401年,蒙逊攻灭段业,仍称凉州牧,改元永安,因此亦有人以此为北凉立国之时,
公元420年,灭西凉,
439年,被北魏灭亡,北魏统一华北,
-----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
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
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
南朝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
公元439年至公元581年
北朝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南北朝前期仍是士族政治,
社会阶层分为士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对外交流也很兴旺,
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
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b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汉化的步伐,
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代,
公元420年:刘宋
刘裕夺取东晋政权後所建立,国号曰宋,建都建康,
因皇室姓刘,故史称刘宋,
强盛时统治区域有今h河以南、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是南朝当中疆域最大者,後来河南、淮北渐为北魏所夺,
公元479年为萧道成所篡,共历八帝、60年,
公元479年:南齐
萧道成所建,国号曰齐,建都建康,
为了与北朝的北齐加以区别,史称南齐,也因皇室姓萧而称萧齐,
统治区域有今长江抭域和珠江流域各省,东昏侯时国内大乱,
公元502年为萧衍所篡,共历七帝、24年,
公元502年:萧梁
萧衍所建,国号曰梁,建都建康,皇室姓萧,故称萧梁,
梁武帝时国力颇盛,统治区域有今长江及珠江流域各地,
曾一度取得淮北和汉中,
公元557年为陈霸先所夺,共历八帝、56年,
公元557年:陈
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
统治区域有今长江、珠江流域各省,是南朝当中版图罪小者,
公元589年为隋所灭,共历五帝、33年,
平壹尘顿了顿说:
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
北魏乃鲜卑族拓跋部所建,其前身在十六国时代为代国,
淝水之战後拓跋珪重建代国,後改国号曰魏,史称北魏,或称後魏、拓跋魏、元魏,
公元398年,北魏建都於平城,
公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
公元439年统一北方,统治区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东北至辽西,南大致以淮河、秦岭为界,与南方的刘宋对峙,
公元493年,
北魏国力颇强盛,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yAn,进行一连串的汉化运动,但因种种因素,
却造成汉化与反汉化两大阵营的对抗,引起\"六镇之乱\",瓦解了北魏王朝,
公元534年,
分裂东魏与西魏,隔h河而治,东魏後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
从拓跋珪建魏,
公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
是所有魏晋南北朝王国中立国最长久者,
公元534年:东魏
北魏孝武常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
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於邺,史称东魏,
统治区域有原北魏领土洛yAn以东的地区,
公元550年为高洋所代,东魏共历17年,
公元535年:西魏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
公元535年宇文泰毒Si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
统治区域有今原北魏领土洛yAn以西的地区及益州、襄yAn等地
公元557年宇文觉所代,西魏共历三帝、24年,
公元550年:北齐,
公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於邺,
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史称北齐,因皇室姓高,故亦称高齐,统治区域相当於东魏领土,
公元557年北周所灭,共历八帝、28年,
公元557年:北周,
公元557年,西魏大将禹文泰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国号周,都於长安,史称北周,
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称宇文周,
公元557年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并继续攻取江北、淮南,统治区域扩大到长江北岸,
公元581年隋所代,共历五帝、25年,
公元581年:隋,
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杨坚篡夺称帝,国号曰隋,
公元583年建都大兴,
公元589年灭南方的陈朝,结束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全国再度统一,
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到新疆东部,西南至云南、广西,北到大漠,东至辽河,
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亡,共历二帝、38年,
-----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唐末,籓镇之祸,宦官之乱,h巢起义,朋党之争令光辉灿烂的唐帝国终告崩溃,
起而代之的是继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时期,
自唐末朱全忠篡唐自立,改国号为梁,建都於开封,
朱梁以後继起的朝代,分别是唐、晋、汉、周,与梁合称为五代,
除五代外
当时中国南方境内还有许多其他的割据势力,
即吴、楚、闽、吴越、前蜀、後蜀、南汉、南唐、荆南、北汉等十个王朝,统称为十国,
史称五代十国,但实际的国却不止十个,
五代的第一个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进了唐朝的一些政弊,
後梁被世仇李存勖的後唐所灭,
後唐有b较开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实施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
使社会出现小康的局面,
但他的後继者榷被他的nV婿石敬瑭,
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灭,
石敬瑭认b他年纪小的契丹帝为父,
被契丹帝册封为大晋皇帝,定都开封,
但源源不绝的财富榷流入契丹人的国库,以至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不甘如此,
在大臣景延广的建议下以向契丹称\"孙\"不称臣的藉口,企图改变对契丹的依付关系,
但契丹人用挥兵南下灭後晋,虏石重贵来作为答案,并在开封建立大辽,耶律德光自立为帝,
五代是指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
即後梁、後唐、後晋、後汉与後周,
公元960年後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
h袍加身建立北宋,
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
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
其中前蜀、後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
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後先後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後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
基本实现了南方的统一,
五代十国时期,
关中是自耕农政治经济形态,
中原是庶族地主政治形态和佃农制经济形态,
南方是士族地主政治形态和农奴制经济形态,
中国的总T社会形态是庶族地主政治形态和佃农制经济形态,
-----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前300年:朝鲜半岛的分裂
三韩,
位於古代朝鲜半岛的西南部的部落联盟,
马韩与辰韩和弁韩合称三韩,
马韩位於三韩西部,有五十四国,马韩北与乐浪郡,南与倭相邻
马韩是三韩中最强大的,被三韩拥立为辰王,定都目支国,统领三韩之地,
马韩与高句丽、濊貊一样都有在十月祭天的风俗,
公元400年,
马韩後来被扶余别种百济所灭,
辰韩、弁韩各有十二国,三韩共七十八国,共计为二十万户,约近百万人,
公元前前200年,
扶余国亦作夫余、凫臾,
由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扶余人所建立的国家,
亦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有史可考的国家,
公元前37年,
二十二岁扶余王子ZHUmeN因与其他王子不和,
逃离夫余国到鸭绿江沿岸的卒本扶余纥升骨城建高句丽国,
公元前18年,
ZHUmeN封召西奴为妃,育有两子,分别是温祚和沸流,
由於高类利立为太子,两人地位不保,
於是南迁,後来温祚另建了百济王国,这是後来三分朝鲜半岛600多年的起源,
百济在马韩领地中建立,并逐步将马韩取替,
辰韩中的6个部落发展成新罗,
弁韩被伽倻所x1收,伽倻後来又与新罗融合,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铁器的广泛生产和运用,
由於铁的应用,使得更加坚y和锐利的武器与农业工具成为现实,
这加快政治上的统一和权力与财富的集中,
公元前37年至公元935年,
三国时期为高句丽,百济,新罗,
公元前37年至公元668年,
高句丽经历29王,共705年,
高句丽首都:
公元前37年至公元3年,卒本城,
公元3年至公元427年,国内城丸都城,
公元427年至公元586年,平壤城,
公元586年至公元668年,长安城,
高句丽历代君主:
东明圣王→琉璃明王→大武神王→闵中王→慕本王→
太祖王→次大王→新大王→故国川王→山上王→
东川王→中川王→西川王→烽上王→美川王→
故国原王→小兽林王→故国壤王→好太王→长寿王→
文咨王→安藏王→安原王→yAn原王→平原王→
婴yAn王→荣留王→宝藏王→报德王,
公元前18年至公元660年,
百济经历34王,共678年,
百济历代君主:
温祚王→多娄王→己娄王→盖娄王→肖古王→
仇首王→沙伴王→古尔王→责稽王→汾西王→
b流王→契王→近肖古王→近仇首王→枕流王→
辰斯王→阿莘王→腆支王→久尔辛王→毗有王→
盖卤王→文周王→三斤王→东城王→武宁王→
圣王→威德王→惠王→法王→武王→
义慈王→扶余丰→扶余隆#注→扶余敬,
公元前57年至公元935年,
新罗经历78王,共992年,追尊:22王,
新罗历代君主:
真安王→真正王→文兴王→兴武王→开圣王→
玄圣王→神英王→兴平王→明德王→惠忠王→
兴圣王→宣康王→惠康王→成德王→懿恭王→
惠成王→宣圣王→弘毅王→睿兴王→宣兴王→懿兴王→神兴王,
三国时代新罗经历28王,
赫居世居世g→南解次次雄→儒理尼师今→脱解尼师今→婆娑尼师今→
只摩尼师今→逸圣尼师今→阿达罗尼师今→伐休尼师今→奈解尼师今→
助贲尼师今→沾解尼师今→味邹尼师今→儒礼尼师今→基临尼师今→
讫解尼师今→奈勿麻立g→实圣麻立g→讷只麻立g→慈悲麻立g→
炤知麻立g→智证王→法兴王→真兴王→真智王→真平王→善德nV王→真德nV王,
统一新罗经历23王,
武烈王→文武王→神文王→孝昭王→圣德王→孝成王→
景德王→惠恭王→宣德王→元圣王→昭圣王→哀庄王→
宪德王→兴德王→僖康王→闵哀王→神武王→文圣王→
宪安王→景文王→宪康王→定康王→真圣nV王,
後三国时代新罗经历5王,
孝恭王→神德王→景明王→景哀王→敬顺王,
新罗最初是辰韩的12个部落之一,
共有6个村庄和6个家族,
赫居世居西g是从天上飞来的白马生下的蛋中出生的,
赫居世居西g13岁的时候,
新罗六个家族推举他为国王。
赫居世居西g也被认为是目前朝鲜半岛常见的朴姓的祖先,
目前的考古发现表明,在这一时期,
可能有新罗政权的存在,
但还不能称其为真正的国家,
金富轼这样写的原因可能是想让新罗的历史看上去b高句丽和百济的长,
而较之高句丽和百济公元前建国,新罗可能是建国最晚的,
公元503年始定国号为新罗,
之前曾经用过\"J林\"、\"斯罗\"等国号,
而最早的历史接近於部落联盟国家或者城邦国家,
公元780年至公元918年,
後三国时期新罗,後百济,後高句丽,
新罗景德王之子惠恭王即位後,都城内频繁发生暴动,
公元780年,
惠恭王与妃嫔等被杀,武烈王系血统断绝,
之後连续发生篡位事件,g0ng廷纷乱,
王位争夺战中失败的王族後裔金宪昌於熊川州,
拥有海上势力的将领张保皋亦起兵,
介入都城的王位争夺,起事虽为中央军队镇压,
地方上仍发生农民暴动,新罗王朝统治能力逐渐弱化,
公元892年,
甄萱、北原的梁吉及其部下弓裔等为有力的势力,
甄萱是尚州出身的农民,在西南海建立军功,被升为将领,以完山为根据地起兵,
攻占武珍州,後来纠集周边豪族以扩大势力,
公元900年,
甄萱自称\"後百济王\",於朝鲜半岛西南部建立\"後百济\",
公元891年,
新罗王族後裔弓裔,随梁吉在江原道等地作战
公元898年,
定都松岳,在北部建立了\"後高句丽\",两年推翻梁吉自行称王,
公元900年改国号为\"摩震\",
不久又改为\"泰封\",
至此形成新罗、後百济、後高句丽三国鼎立的局面,史称\"後三国时期\",
(附录)古代中国分裂史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