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古代天灾

    附录古代天灾

    ----------古代中国瘟疫史----------

    瘟疫,亦称大流行,最常见的是鼠疫,又称黑Si病,有腺型、肺型和败血症型三种,在人类历史上有过三次跨洲际的传染力。

    最早在《旧约圣经》中已出现类似鼠疫侵袭亚述军的记载。首次的大流行发生於西元6世纪,疫情持续了五十多年;

    14世纪欧洲爆发「黑Si病」,发病1至3日之内Si亡,大约Si亡一千七百万至两千八百万条生命,Si亡人数占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义大利、英国Si者半数,据称是由中国商人和蒙古军队传入。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於1860年,正值中国清朝後期。

    其它的疫疾还有痘疹天花、大头瘟、羊毛瘟、疙瘩瘟、吐血瘟。

    上古时期

    中国古代殷墟甲骨文已有「虫」、「蛊」、「疟疾」、「疾年」等文字的记载[1]。「疠」字可见於《尚书》、《山海经》和《左传》。

    汉朝

    元始二年2年,青周大疫,汉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元初六年119年「夏四月,会稽大疫。」

    延光四年125年「冬,京都大疫。」

    元嘉元年151年「正月,京都大疫。二月,九江、庐江大疫。」

    延熹四年161年「正月,大疫。」

    建宁四年171年「三月,大疫。」

    熹平二年173年「正月,大疫。」

    光和二年179年「春,大疫。」

    光和五年182年「二月,大疫。」

    中平二年185年「正月,大疫」。

    三国时期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发生疫病,当时为太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信中说:「亲故多罹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除孔融、阮瑀早Si外,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Si於传染病。曹植《说疫气》描述当时疫病流行的惨状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h初三年222年九月,江陵城被围,「又为地道攻城,城中外雀鼠不得出入,此几上r0U耳!而贼中疠气疾病,夹江涂地,恐相W染……令开江陵之围,以缓成Si之禽」。

    h初四年223年正月,魏文帝筑南巡台於宛今南yAn。是年三月,大疫。「三月,宛、许大疫,Si者万数」。

    青龙二年234年「夏四月,大疫」。「是年夏大疫,冬又大病,至三年春乃止」。

    青龙三年235年「正月,京都大疫」。

    正始三年242年是年为吴赤乌五年。「吴孙权赤乌五年,大疫」。「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是岁大疫,有司又奏立後及诸王。八月,立子霸为鲁王」[2]

    两晋南北朝

    晋惠帝光熙元年306年:「宁州频岁饥疫,Si者以十万计。五芩夷强盛,州兵屡败,吏民流入交州者甚众。」《资治通监》

    永嘉年间307年─312年,战乱频仍,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又大疾疫,兼以饥馑,……流屍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

    义熙元年405年,益州大族谯纵据四川,自称成都王。义熙二年406年,刘裕派遣刘敬宣率兵五千人伐蜀。义熙四年408年九月,敬宣部队势如破竹,到达遂宁郡之h虎,谯纵请求後秦姚兴出兵,姚兴遂派遣平西将军姚赏等率兵增援,h虎之战中刘敬宣前进受阻,双方相持六十余日,敬宣部队粮草啖尽,此时疾疫大起,「Si者大半」,敬宣下令退出四川。到建康时,士兵十不存一。

    泰始四年468年六月,太白犯舆鬼,占曰:「民大疫,Si不收,」其年「普天大疫」[3]。

    建元元年479年,顾宪之提升为衡yAn内史,「先是,郡境连岁疾疫,Si者大半,棺椁尤贵,悉裹以苇席,弃之路旁。宪之下车,分告属县,求其亲党,悉令殡葬。其家人绝灭者,宪之出公禄使纲纪营护之」[4]。

    天监二年503年「六月丁亥,诏以东yAn今金华、信安今衢州、丰安今浦江三县水潦,漂损居民资业,遣使周履,量豁课调。是夏多疫疠」[5]。

    天监十四年515年三月,後梁军截断淮河,以水倒灌寿yAn城。四月,堰成而复溃,「乃伐树为井g,填以巨石,加土其上」,导致「沿淮百里内冈陵木石无巨细毕尽,负担者肩穿。夏日疾疫,Si者相枕,蝇虫昼夜声合」。

    大通三年529年「六月壬午,以永兴公主疾笃故,大赦,公主志也。是月,都下疫甚,帝於重云殿为百姓设救苦斋,以身为祷」。

    太清三年549年春,侯景军围南京城,邵陵王长子萧坚「终日蒲饮,不抚军政。吏士有功,未尝申理,疫疠所加,亦不存恤,士咸愤怨」,这年三月,有士兵「以绳引贼登楼,城遂陷」。侯景得以攻入南京城,当时疫灾尚未平息,「城中积屍不暇埋瘗,又有已Si而未敛,或将Si而未绝,景悉聚而烧之,臭气闻十余里。尚书外兵郎鲍正疾笃,贼曳出焚之,宛转火中,久而方绝」[6]。

    天嘉六年北齐後主天统元年,565年十二月,「是岁,河南大疫」。「是时频岁多大水,州郡多遇沉溺,谷价腾涌;朝廷遣使开仓,从贵价以粜之,而百姓无益,饥馑尤甚,重以疾疫相乘,Si者十四五焉」[7]

    太建六年574年四月,陈军伐北齐,诏曰:「大军未接,中途止憩,朐山、h郭,车营布满,扶老携幼,蓬流草跋,既丧其本业,咸事游手,饥馑疾疫,不免流离。」[8]

    隋朝

    开皇十年590年,首都长安发生疾疫。

    大业八年612年,山东、河南大水,不久出现疾疫。山东地区灾情尤惨。

    唐朝

    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江东大疫,「Si者过半」。「辛丑岁762年,大旱,三吴饥甚,人相食。明年大疫,Si者十七八,城郭邑居为之空虚,而存者无食,亡者无棺殡悲哀之送。大抵虽其父母妻子也啖其r0U,而弃其骸於田野,由是道路积骨相支撑枕藉者弥二千里,春秋以来不书。」《吊道殣文》

    贞元十六年800年……韩全义素无勇略,专以巧佞货赂结宦官得为大帅,每议军事,宦者为监军者数十人坐帐中争论,纷然莫能决而罢。天渐暑,士卒久屯沮洳之地,多病疫,全义不存抚,人有离心。五月,庚戌,与吴少诚将吴秀、吴少yAn等战於塚南广利原,锋镝才交,诸军大溃;秀等乘之,全义退保五楼。《资治通监》卷第二百三十五

    宋朝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河北大水,次年三月疫灾。

    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江淮一带大疫。《宋史·五行志》

    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浙江永嘉地区大疫。

    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六月,常州等城为元军占领,城内居民四处逃窜,「民患疫而Si者不可胜计」。

    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闰正月,元军包围了临安府,德佑二年闰三月,临安府大疫。

    辽、金、蒙古

    金末年哀宗正大九年1232年,汴京疫病大起,「都人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而Si者继踵不绝。」当时汴京有城门12座,每日各门送出Si屍多达2千具。

    元朝

    至大元年1308年春,绍兴、庆元、召州大疫,Si者二万六千余人。皇庆二年1313年冬,京师大疫。《元史·五行志》

    至顺二年1331年,衡州连岁大旱,又发生疫灾,「Si者十九」《元史·文宗纪》。

    至正四年1344年,中国淮河流域爆发黑Si病《明史》卷一,太祖本纪,「至正四年,[明太祖的出生地泗州今安徽明光市]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河北商人再沿「丝路」将之传到印度、中亚、波斯、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同时期蒙古金帐汗国在攻打克里米亚的卡法城市时,将染疫屍T用投石机投入城中,由此散布病毒至欧洲各处。造成1347年欧洲大流行,大文豪薄伽丘的《十日谈》即是以这场瘟疫为故事背景,描写浩劫下的人X。

    至正十九年1359年春夏,莒州沂水、日照二县和广东南雄路大疫。

    明朝

    景泰六年1455年,南京等地「Si者相枕连途,生者号啼盈市。弃家荡产,bb皆是;鬻妻卖子,在在有之。」次年,湖广h梅县奏报:「有一家Si至三十九口,计三千四百余口;有全家灭绝者,计七百余户;有父母俱亡而子nV出逃,人惧为所染,丐食则无门,假息则无所,悲哭动地,实可哀怜。」[9]

    成化七年1471年,京城大疫,诏「顺天府五城兵马司於京城崇文、宣武、安定、东直、西直、Ga0城六门郭外各置漏泽园一所,收瘗遗屍,仍命通州、临清沿河有遗胔暴露者,巡河御史一T掩藏之。」[10]

    成化十二年1476年,福建延平府「疫疠之余,盗复窃发」[11]

    嘉靖初年1521年,凤yAn大疫,南京兵部右侍郎席书「夙夜奔劳,出入於瘟疫之境,全活百万余人。」[12]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北京「时疫太甚,Si亡塞道。」龚锺庵有诗:「疫疠饥荒相继作,乡民千万Si无辜。浮屍暴骨处处有,束薪斗粟家家无。」[13]

    万历八年1580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万历《山西通忘》卷26记载,潞安「是岁大疫,肿项善染,病者不敢问,Si者不敢吊」。

    天启三年1623年,明军在平定奢寅时有大疫,「分布各将据险固守,相机擒剿,迟速殊难豫定」[14]。

    崇祯六年,山西出现瘟疫。崇祯「七年八年,兴县盗贼杀伤人民,岁馑日甚。天行瘟疫,朝发夕Si。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城为之空」。

    崇祯八年1635年,总兵龙世威统兵防守潼关、朱yAn关等隘口,「露宿凡十旬,皆患疫疠不能军,闯贼大至,遂溃。」[15]

    崇祯十年1637年以後,山西全境瘟疫大流行「瘟疫盛作,Si者过半」,疫情传到河南地区,「瘟疫大作,Si者十九,灭绝者无数」。榆林府「大瘟,……米脂城中Si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崇祯十二年夏,商洛山中瘟疫流行,李自成、刘宗敏的义军将士染病。

    崇祯十三年,顺德府今邢台、河间府今河间和大名府今大名有大疫,人Si。

    崇祯十六年二月,北京大疫,病名叫「疙瘩病」,「大疫,人鬼错杂。薄暮人屏不行。贸易者多得纸钱,置水投之,有声则钱,无声则纸。甚至白日成阵,墙上及屋脊行走,揶揄居人。每夜则痛哭咆哮,闻有声而逐有影」。[16]

    崇祯十六年八月,天津爆发肺鼠疫:「上天降灾,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日,传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数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门逐户,无一保全。」[17]

    崇祯十七年,天津督理军务骆养X说,「昨年京师瘟疫大作,Si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清朝

    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清水大疫。六年五月,咸宁大疫。十一年春,即墨大疫。六月,h县大疫。[18]

    俞樾的《曲园笔记》记载,「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坵墟。乱定之後,孓遗之民,稍稍复集,扫除胔骼;经营苫盖。时则又有大疫,疫之将作,其家之鼠,无故自毙,……人不及见,久而腐烂,人闻其臭,鲜不疾者,病皆骤然而起,……或逾日Si,或即日Si,诸医束手,不能处方;……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疫起乡间,延及城市,一家有病者,则其左右十数家即迁移避之,踣於道者无算,然卒不能免也。甚至阖门同尽,b户皆空,小村聚中,绝无人迹……」

    光绪十六年1890年秋,北京有大疫[19],当时的重臣潘祖荫、曾国荃、曾纪泽、彭玉麟、杨岳斌等皆病逝。户部左侍郎孙诒经患重病,「痰喘甚重」,不久去世。翁同龢在日记中说:「七日之中两哭吾友,伤已,子授亦谅直之友哉。」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醇亲王奕譞病逝。李鸿章的nV婿张佩纶因服用金J纳霜痊癒。

    光绪二十年1894年,鼠疫曾发现於香港,後即酿成疫疠。流行於世界。[20]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京津地区爆发霍乱。Si亡超过一万余人。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六月初十日给徐世昌的信函中说:「近日疫症大作,伤人甚多。」

    1910年,伍连德的《伍连德自传》记载「这种病……满州里一带的俄国人恐是最先染到的。有一部份以捕土拨鼠为之山东移民,患得更多。他们将鼠捕来,剥取其皮,染以颜sE,冒充黑貂,售与西方妇nV。……一俟有了二三十条鼠皮,即往客栈居住,静候顾主之光临。如果一人患有疫疾,即可传染整个客栈,再延至他处。」

    ----------史上十大瘟疫----------

    1、第三次鼠疫大流行1885-1950s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是指1855年始於中国云南省的一场重大鼠疫。

    这次世界X大流行以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超过了前两次而出名。

    这场鼠疫蔓延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陆,

    先从云南传入贵州、广州、香港、福州、厦门等地後,

    这些地方Si亡人数就达10万多人。

    中国南方的鼠疫还迅速蔓延到印度,

    1900年传到美国旧金山,也波及到欧洲和非洲,

    在10年期间就传到77个港口的60多个国家。

    单在印度和中国,就有超过1200万人的人Si於这场鼠疫。

    据世界卫生组织透露,这次大游行一直延延续到1959年,

    这时全世界因鼠疫而Si亡的人数减少到了200个左右。

    这次流行的特点是疫区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

    家养动物中也有流行。

    几乎所有的中外学者都一致认为第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起源於云南,

    并认为云南是一个古老的家鼠鼠疫疫源地,

    但又都断言云南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并认为云南的鼠疫是输入X的。

    即从印度和缅甸直接或辗转传入的。

    然而,1974年,云南鼠疫工作者从云南剑川县的中华姬鼠中分离出鼠疫菌,

    证实了滇西存在着鼠疫自然疫源地,

    学者们称为滇西纵谷大绒鼠齐氏鼠疫源地,

    这为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提供了进一步的的科学根据。

    现在,鼠疫已非常罕见,但并不没有完全消失,因为它仍然会在鼠类之中传播,

    一有机会还会传播给人。

    在20世纪80年代,非洲、亚洲和南美洲每年都有发生鼠疫的报导。

    1996年印度爆发的鼠疫还成了世界X的重大新闻。

    目前,每年大约有1000到2000人感染鼠疫。

    即使在美国,平均每年也会有10多人从野外鼠类感染鼠疫,

    1/7的患者Si亡。尽管鼠疫已非不治之症,也容易控制,

    但是历史惨剧在人们心中留下的Y影却难以消除,

    它仍然被许多人视为最恐怖的疾病。

    2、查士丁尼瘟疫541-542

    查士丁尼瘟疫541-542查士丁尼瘟疫

    是指公元541到542年地中海世界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鼠疫

    公元4世纪以後,曾经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渐渐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雄距东部的拜占庭帝国的历代皇帝一向以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人自居,

    所以一直试图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罗马帝国,再现往日的辉煌。

    到公元6世纪时,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决定采取行动实现这一梦想。

    於是,查士丁尼於公元533年发动了对西地中海世界的征服战争。

    然而就在他横扫北非、征服义大利,即将重现罗马帝国辉煌的时候,

    一场空前规模的瘟疫却不期而至,使东罗马帝国的中兴之梦变为泡影。

    公元541年,鼠疫开始在东罗马帝国属地中的埃及爆发,

    接着便迅速传播到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它地区。

    当时出现了许多诡异恐怖的情景:当人们正在相互交谈时,便不能自主地开始摇晃,然後就倒在地上;人们买东西时,站在那儿谈话或者数零钱时,Si亡也会不期而至。而最早感染鼠疫的是那些睡在大街上的贫苦人,鼠疫最严重的时候,一天就有5000到7000人,甚至上万人不幸Si去。

    官员在极度恐惧中不得不向查士丁尼汇报,Si亡人数很快突破了23万人,

    已经找不到足够的埋葬地,屍T不得不被堆在街上,

    整个城市散发着屍臭味。

    查士丁尼自己也险些感染瘟疫,在恐惧之中,

    他下令修建很多巨大的能够埋葬上万具屍T的大墓,

    并以重金招募工人来挖坑掩埋Si者,以阻断瘟疫的进一步扩散。於是,

    大量的屍T不论男nV、贵贱和长幼,覆压了近百层埋葬在了一起。

    鼠疫使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的居民Si亡。

    它还继续肆nVe了半个世纪,直到1/4的罗马人口Si於鼠疫。

    这次鼠疫引起的饥荒和内乱,彻底粉碎了查士丁尼的雄心,

    也使东罗马帝国元气大伤,走向崩溃。

    3、米兰大瘟疫1629–1631

    1629年至1631年,义大利爆发了一系列的鼠疫,通常称为米兰大瘟

    1629年,德国和法国士兵将传染病带到义大利曼图亚。

    在三十年战争中,威尼斯军队感染了疾病,当他们撤退到义大利中北部时,

    将疾病传染给了当地人。当时米兰总人口为13万,

    在这次瘟疫中染病而Si的人数高达6万人。

    4、马赛大瘟疫1720–1722

    1720年,马赛遭逢瘟疫侵袭,这是该市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灾难,

    也是18世纪初欧洲最严重的瘟疫之一。

    1720年,法国马赛突发瘟疫,影响了整座城市和周边城市,

    造成10万人Si亡。这场瘟疫来得快,去得也快,马赛很快从瘟疫中恢复过来

    。经济只用了短短的几年就恢复了,并发展很快,

    贸易扩展到西印度群岛和拉丁美洲。

    截至1765年,人口增长恢复到1720年之前的水平。

    这场瘟疫不像14世纪发生的黑Si病破坏X那麽大。

    5、l敦大瘟疫

    1665-1666l敦大瘟疫是指一场於1665年到1666年发生在英格兰的大规模瘟疫。

    在这场瘟疫中,有七万五千到十万人丧生,超过当时l敦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它在历史上被确定为淋巴腺鼠疫bubonibsp;pgue引起的大面积黑Si病,由人通过跳蚤感染了鼠疫耶尔森菌。1665年这场传染病是淋巴腺鼠疫在英格兰的最後一次大规模爆发。

    瘟疫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来自法国,

    1665年4月,两个法国海员昏倒在l敦西区特鲁里街与朗埃克路口,後来他们身上携带的病毒引起了大范围的传染。另一种说法是说鼠疫病毒来自荷兰,这种疾病自1599年起就在荷兰当地传播了。瘟疫袭击的第一个地区是l敦的圣吉尔斯教区。1664年底至1665年初的冬天,就已经有病例在那里出现,但直到1665年开春,由於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卫生条件的急剧恶化,疾病才大规模迅速地传播开来。到了1665年7月,瘟疫已经遍布l敦城。当时的国王查尔斯二世以及他的家人都被迫离开了l敦前往牛津郡,但市长和参事仍在坚守岗位。而一部分神职人员、医生和药剂师也因此忙碌了整个夏天。满大街都是负责瘟疫的医生,虽然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没有执照。

    由於这场瘟疫的蔓延非常之快,人们不得不将患病者所住的房子都连人封Si,在紧闭的大门外漆上红十字,上面写上「上帝保佑」的字样,严禁任何人出入。每天只是在限定的时间,由专人从窗口送进食物和水。成千上万的病人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凄惨地Si去,最多时一周Si去的就不下万人。时至9月上旬,原来熙熙攘攘的l敦城竟然完全变成了一座寂静的Si城。所有的店铺关了门,街上几乎看不到行人,路旁长满了茂盛的杂草。城内唯一能够不时打破沉寂的工作,便是运送屍T。每到夜晚,运屍车「咕隆,咕隆!」的车轮声和那哀婉的车铃声,让人听了毛骨悚然。最初,这项掩埋工作只是在深夜进行,後来Si者人数太多了,不得已也在昼夜进行了。Si者的屍T被横七竖八地装到运屍车,运到各处的埋屍坑。在那里,负责埋屍的工人们往往蒙面捂嘴,摇着铃,口中念着:「安息吧!」匆匆把屍T倒入坑内,掩上薄土後,匆忙离开。

    记录显示l敦的Si亡人数从每周1000-2000人持续上升,

    到1665年九月,平均每周已经有7000人Si亡。到深秋时候,

    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到1666年二月,城市被认为安全到可以迎接国王了。而同时,由於与欧洲大陆的商贸交流,瘟疫传到了法国。此後直到1666年九月,瘟疫仍在温和的流行。9月2日和3日,l敦城遭遇了一场大火,烧毁了大部分遭到感染了的房屋,这是状况好转的开端。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大部分被感染的人群都已经Si亡了。此後l敦城在大火的基础上重建,在这场瘟疫过後又获得了的新生。

    6、雅典鼠疫公元前430–前427

    公元前430到前427年,雅典发生大瘟疫,近1/2人口Si亡,

    整个雅典几乎被摧毁。有专家认为此疫即鼠疫。

    雅典鼠疫是一场毁灭X的传染病,袭击了整座古希腊罗马城。

    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对这场毁灭雅典的瘟疫的进行了这样的描述。

    「身强T健的人们突然被剧烈的高烧所袭击,眼睛发红仿佛喷S出火焰,

    喉咙或舌头开始充血并散发出不自然的恶臭,

    伴随呕吐和腹泻而来的是可怕的乾渴,

    这时患病者的身T疼痛发炎并转成溃疡,

    无法入睡或忍受床榻的触碰,有些病人lU0着身T在街上游荡,

    寻找水喝直到倒地而Si。甚至狗也Si於此病,

    吃了躺得到处都是的人屍的乌鸦和大雕也Si了,

    存活下来的人不是没了指头、脚趾、眼睛,就是丧失了记忆。

    7、莫斯科黑Si病1971年

    莫斯科最初出现鼠疫迹象是在1770年底,到1771年春季变成流行X大瘟疫。当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譬如设立隔离区,销毁被W染的财产,关闭公共浴池等。此次大瘟疫造成市民的极度恐慌和愤怒。整座城市的经济陷入瘫痪,主要是因为许多工厂,市场,商店,和行政大楼已被关闭。接下来是粮食严重短缺,造成大部分莫斯科人的生活水平日益低下。为逃避瘟疫,贵族阶级和有钱人纷纷离开莫斯科。1771年9月17日早晨,大约1000人再次聚集在Spasskiye门口,要求释放被俘的武装分子和消除隔离。军队试图驱散人群,但无法驱散,最终只能再次镇压暴乱。大约300人被监禁。9月26日,卡拉辛奥尔洛夫GrigoryOrlov手下的一名政府官员被派往莫斯科恢复社会次序。为减轻瘟疫带来的影响,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b如为市民提供工作机会,发放食物给他们,最终平息了莫斯科民众的不满情绪。

    这场瘟疫结束得快与法国政府采取的强y措施不无有关。政府规定如马赛市民与普罗旺斯和其它地方的人有任何来往或G0u通将会被处以Si刑。为加强隔离,还建立了瘟疫隔离墙。

    8、黑Si病1347-1351

    黑Si病在人类历史上是最致命的瘟疫之一。普遍认为是由一种名为鼠疫的细菌造成的。但最近有人认为是由其它一些疾病引起的。关於鼠疫的起源在专家中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黑Si病开始於十四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或中亚。在随後的数年内由商人和士兵携带到俄罗斯南部克里米亚。在十四世纪四十年代,流行病从克里米亚传到西欧和北非。黑Si病造成全世界Si亡人数高达7500万,其中欧洲的Si亡人数为2500万到5000万。

    黑Si病的一种症状,就是患者的皮肤上会出现许多黑斑,所以这种特殊瘟疫被人们叫做「黑Si病」。对於那些感染上该病的患者来说,痛苦的Si去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没有任何治癒的可能。

    引起瘟疫的病菌是由藏在黑鼠皮毛内的蚤携带来的。在14世纪,黑鼠的数量很多。一旦该病发生,便会迅速扩散。在1348~1350年间,总共有2500万欧洲人Si於黑Si病。但是,这次流行并没有到此为止。以以後的40年中,它又一再发生。

    14世纪20年代当此瘟疫细菌再次爆发之前,它已经在亚洲戈壁沙漠中潜伏了数百年,之後迅速随老鼠身上的跳蚤中的血Ye四处传播,从中国沿着商队贸易路线传到中亚和土耳其,然後由船舶带到义大利,进入欧洲。欧洲密集的人口成了此疾病的火药筒。3年里,黑Si病蹂躏整个欧洲大陆,再传播到俄罗斯,导致俄罗斯近三分之一至一半的人口Si亡。

    9、美洲瘟疫16世纪

    欧洲人到来之前,这里居住着400万到500万的原住民,其中大多数都在16世纪几十年间Si去,有历史学家甚至称它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不过,夺取印第安人生命的最直接杀手不是欧洲人的枪Pa0,而是他们所带来的瘟疫。当哥l布抵达新大陆时,欧洲人就已经经历了多次致命传染病的浩劫,也从中找到了治疗一些传染病的方法。但是,美洲之前长期与欧亚非大陆隔离,印第安人也几乎与这些疾病完全隔绝。欧洲人的疾病随着哥l布的第一次美洲之旅後开始蔓延到新大陆。腮腺炎、麻疹、天花、霍乱、淋病和h热病等,这些早已被欧洲人适应的疾病对印第安人来说却极具杀伤力,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几乎缺乏抵抗力,尤其是麻疹和天花。因此阿兹特克人等中美洲原住民即使拥有欧洲人攻不破的城墙,但却被外来的瘟疫打败。

    瘟疫摧毁了阿兹特克。1521年,当墨西哥殖民者的军队开始围攻墨西哥原住民阿兹特克人的堡垒时,他们遇到了顽强的抵抗,进攻一次次被击退。受到重创的西班牙人原以为阿兹特克人会趁机发动致命反击,但是城堡里的军队却迟迟不见有什麽动作。这给了西班牙人喘息的时间,8月21日,他们发动了新的攻势,却并没有遇到任何反抗。而城堡里的情形让他们自己也难以置信:Si屍遍地,到处弥漫着腐屍的气味,b西班牙军队更致命的力量已经横扫过这个城市,那就是瘟疫。

    有人曾经认为,是落後的武器和技术让美洲印第安人败给西方殖民者。因为在传统观念中,欧洲人的先进武器一直是他们获胜的关键,但是当时的西方火枪并不先进。印第安人很快发现,虽然火枪威力巨大,但要瞄准却不容易,他们对於新武器的畏惧感也随之消失。而且印第安人弓箭的远程威力也并不逊sE。在15世纪时候,拉美印加文化就已经达到了鼎盛,他们修建田地,社会分工明确,造就了繁荣的经济,他们的天文地理知识足以让现代人惊叹。然而,就这这样一场瘟疫却让这样一个并不落後的种族在短短几十年间濒临灭绝。

    实际上,欧洲传染病的蔓延速度完全超过了殖民者向美洲大陆的推进速度,那些从海岸居民口中得知欧洲人到来的印第安人,多半也同时被感染上了新的疾病。因此,当殖民者在16世纪20年代抵达智利时,这里的印加文明已经遭遇上了天花的重创,整个王室几乎都被瘟疫夺去了生命。而新的王位之争将整个国家一分为二,这才使得西班牙人有可乘之机。

    对疾病的抵抗力也是当时瘟疫导致盛行的原因。传染疾病菌多从动物身上变异而来,先传染给人,然後才在人类群T中传播。由於欧洲农业历史悠久,家畜众多,在几千年来与病菌的频繁接触已经形成适应X;印第安人则不是,农业的欠发达让他们先天缺乏和家畜接触的经验,肌T很少遭遇此类病菌,也就全然没有免疫力,所以在天花面前溃不成军。而非洲人由於较早和欧洲人接触,也拥有相似的免疫系统和抵抗力。而疾病的传播也可以是双向的。当时,唯一一种从美洲传入欧洲的疾病是梅毒,它夺走了大量的欧洲人的生命。

    10、古罗马「安东尼瘟疫」公元164—180年

    古罗马「安东尼瘟疫」是因为传染而引起的。据史书描述得此传染病的症状为:剧烈腹泻,呕吐,喉咙肿痛,溃烂,高烧热得烫手,手脚溃烂或是生了坏疽,感到难以忍受的口渴,皮肤化脓。

    在近东打战士兵回到罗马帝国,带来了天花和麻疹,传染给了安东尼的人们。传染病夺走了两位罗马帝王的生命。第一位是维鲁斯LuciusVerus,於169年染病而Si,第二位是他的继承人马可·奥勒略·安东尼Marbsp;AureliusAntoninus,做帝王做到180年,也因被传染难逃厄运。

    9年後瘟疫再次爆发。据罗马史学家迪奥卡称,

    当时罗马一天就有2千人因染病而Si,相当於被传染人数的四分之一。

    估计总Si亡人数高达5百万。

    在有些地方,瘟疫造成总人口的三分之一Si亡,大大削弱了罗马兵力。

    瘟疫对罗马帝国的社会和政治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特别是对文学好艺术领域的影响。

    上面这幅图上的坑里的遗骸就是传染病Si者的屍骨,让人触目惊心。

    当时正处於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二年,正当雅典胜利垂手可得时。

    据说鼠疫由b雷埃夫斯传入雅典,b雷埃夫斯是雅典的港口城市,

    也是主要的食物和日用品来源地。

    斯巴达和地中海东部一些地方也受到疾病的袭击。

    此瘟疫曾於公元前429年和427年冬天两次Si灰复燃。

    现代历史学家不同意鼠疫是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的原因的说法。

    然而,人们普遍认为,战争的失败为马其顿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最终,建立了罗马帝国。据史料记载,此次瘟疫以多种形式爆发,

    包括伤寒,天花,麻疹,以及中毒X休克综合徵等。

    ----------中国水灾----------

    频仍,商朝的五次迁都均为水患所致。历朝水患尤以h河为烈。h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从h土高原带走16亿吨h沙。因此h河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1194年至1855年间h河竟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史称「h河夺淮」。

    公元前602年,「h河第一次决口」於今滑县东北,河道向东迁移80公里,由今h骅入渤海,史称汉志河。

    汉朝

    元狩三年前120年,关东大雨,百姓饥乏,武帝「徙贫民於关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史记·平准书》。

    公元11年,「h河第二次决口」於今濮yAn西北,河道向东迁移40公里,由今利津注入渤海,史称东汉河。

    延光元年122年,h河水患。

    魏晋南北朝

    西晋永嘉四年310年四月,江东大水,李淳风认为「时王导等潜怀翼戴之计,Y气盛也」[1]。

    东晋成帝咸和五年330年五月发生大水,在於「是时嗣主幼冲,母后称制,庾亮以元舅决事禁中,Y胜yAn故也」[2]。

    梁武帝天监十四年515年三月,梁军截断淮河,以水倒灌寿yAn城。四月,堰成而复溃,「乃伐树为井g,填以巨石,加土其上」,导致「沿淮百里内冈陵木石无巨细毕尽,负担者肩穿。夏日疾疫,Si者相枕,蝇虫昼夜声合」。疫灾大起,「是冬,寒甚,淮泗尽冻,浮山堰士卒Si者什七八」,次年「夏四月,淮堰成,长九里,下广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树以杞柳,军垒列居其上」,到「九月丁丑,淮水暴涨,堰坏,其声如雷,闻三百里,缘淮城戍村落十余万口皆漂入海」[3]。

    隋朝

    开皇十八年598年,河南诸州大水,则被认为「是时独孤皇后g预政事,lAn杀g0ng人,放黜宰相。杨素颇专。水Y气,臣妾盛强之应也」[4]。

    仁寿二年602年九月,「壬辰,河南、北诸州大水,遣工部尚书杨达赈恤之。」[5]

    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秋,「大水,山东、河南漂没三十余郡,民相卖为奴婢。」[6]

    唐朝

    贞观初,太宗已「遣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旱则遣使,有巡察、安抚、存抚之名。」[7]

    元和七年812年五月庚申,宪宗对宰相说:「卿被辈屡言淮、浙去岁水旱,近有御史自彼还,言不至为灾,事竟如何?」李绦回覆:「臣按淮南、浙西、浙东奏状,皆云水旱,人多流亡,求设法招抚,其意似恐朝廷罪之者,岂肯无灾而妄称有灾邪!此盖御史yu为J谀以悦上意耳,愿得其主名,按致其法。」[8]

    大历十二年777年秋,大雨成灾,农作损失惨重。御史巡覆,回奏诸县凡损三万一千一百九十五顷。皇帝又命御史朱敖再检,渭南损田三千余顷。皇帝告诉朱敖曰:「县令职在字人,不损犹宜称损,损而不问,岂有恤隐之意耶!」[9]

    宋朝

    宋庆历八年1048年,「h河第三次决口」於今濮yAn东昌湖集,河道西迁80公里,河水分两GU分流,由今天津入渤海。

    金世宗大定六年1166年,「h河第四次决口」於今原武,至徐州入泗水汇集淮河注入h海。

    《祥符县志》、《开封h河志》载:大定二十年1180年h河在开封县境决口。

    明朝

    明朝时,h河决溢143次。崇祯元年至十四年,有11年h河发生决口,史不绝书。

    清朝

    顺治十年大雨成灾,「直隶被水诸处,万民流离,扶老携幼,就食山东。但逃人法严,不敢收留,流民啼号转徙」[10]。魏裔介作《哀流民歌》:「田庐水没无乾处,流民纷纷向南去。岂意南州不敢留,白昼闭户应蹲踞。檐前不许稍踟蹰,恐有东人不我恕。上见沧浪之天,下顾h口小儿,命也如何!……彼苍者天,哀此黎庶。」[11]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与四十八年,桐乡相继有旱涝之灾,汪文桂「设粥厂,立药局」,救济饥民。

    雍正四年1726年浙西遇水灾,汪文桂首倡赈济,「以食饥民」[12]。

    嘉庆九年1804年浙西水灾,巡抚阮元实行平粜、赈济、借种子等办法渡荒[13]。

    道光三年1823年直隶大水,受灾州县120个,总督蒋攸銛请出帑银180万,修治永定河[14]。

    光绪九年1883年顺天府水灾,顺天府尹周家楣奏准在各乡镇及京城六门外设立粥厂。光绪十三年1887顺天府水灾,震钧《天咫偶闻》载:「京东大水,通州水几冒城,自是无岁不水」。光绪十六年1890顺天府又大水,时京中「无舍不漏,无墙不倾」,「人皆张伞为卧处」,「市中百物腾贵,且不易致,蔬菜尤艰,诚奇灾也」。

    中华民国

    1938年民国27年6月6日,八年抗战期间,为阻止日军西进,决定在h河花园口掘堤放水淹日军。6月9日,炸开郑州花园口,河水淹没了豫、皖北、苏北等66个县,造成数十万人Si亡,1250万人流离失所。史称「花园口决堤事件」。

    ----------中国旱灾史----------

    商朝

    商朝建国不久便发生罕见旱灾,旱情持续长达数年之久。《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篇》记载:「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於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於是翦其发,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於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

    成汤十八年至二十四年前1766-1760年间,曾有连续七年的大旱,《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管子·轻重篇》亦载:「汤七年旱,民有无子者。」管仲还认为:「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3]

    《太平御览》八十三引《竹书纪年》:「文丁五年,洹水一日三绝」。

    《淮南子·俶真训》载:「殷纣时,嶢山崩,三川涸。」《国语·周语》载:「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周朝

    《诗经》有「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nVe,如惔如焚」,[4]以及「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5]的描述。《诗经·大雅·云汉》二章:「后稷不克,上帝不临。」《集传》:「言后稷yu救此旱灾而不能胜也。」

    厉王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前858-853年,连续六年大旱。[6]

    周幽王二年前780年,史载「三川竭,岐山崩」,[7]三川即泾河、渭河、洛河。当时的哲人伯yAn父认为:「山崩川竭,亡之徵也。」[8]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大饥。」

    汉朝

    《盐铁论·水旱》:「六岁一饥,十二岁一荒。」

    《史记·孝景本纪》载後元二年「大旱。衡山国、河东、云中郡民疫」。

    《前汉书·武帝本纪》载,前114年,「四月,关东旱,郡国四十余饥,人相食」。

    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国大旱,「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9]

    王莽建平四年前3年发生大旱灾。《汉书·王莽传》载:王莽时,「连年久旱,亡有平岁,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饥民Si者十七八。」

    东汉安帝初,「连年水旱灾异,郡国多被饥困……时饥荒之余,人庶流迸,家户且尽。」[10]

    桓帝延熹九年166年,「青、徐炎旱,五谷损伤,民物流迁。」[11]

    《後汉书·杨终传》载杨终上疏:「今以b年久旱,灾疫未息。」

    南北朝

    太安四年十二月,文成帝下诏说:「六镇、云中、高平、二雍、秦州,遍遇灾旱,年谷不收。其遣开仓廪以赈之。」[12]

    北魏太和十一年488年,「大旱,京都民饥,加以牛疫,公私阙乏,时有以马驴及橐驼供驾挽耕载。诏听民就丰。行者十五六,道路给粮禀,至所在,三长赡养之。遣使者时省察焉。」[13]

    太和十二年,「是岁,两雍及豫州旱饥。明年,州镇十五大馑。」[14]

    南朝宋大明年间有旱灾。沈约在《史臣曰》说,「大明之末,积旱成灾,虽敝同往困,而救非昔主,所以病未半古,Si已倍之。并命b室,口减过半」。[15]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吴越,是岁大旱,斗米五千,人多饥Si。」[16]

    正光二年八月,「今春夏yAn旱,谷籴稍贵,穷窘之家,时有菜sE。」崔光上表:「秋末久旱,尘壤委深,风霾一起,红埃四塞。……霜旱为灾,所在不稔,饥馑荐臻,方成俭弊。」[17]

    隋朝

    大业八年612年大旱,「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Si者十。」[18]

    大业十三年617年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nV,无少长,皆就役。」[18]

    唐朝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冬旱,至是六月雨」。[19]

    《旧唐书·德宗本纪》载贞元六年夏「福建等道旱,井泉多涸,人渴乏,疫Si者众」。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自正月不雨至於秋七月」。[20]

    元和三年808年,元稹曾任监察御史,负责赈灾,他写有《旱灾自咎,贻七县宰》:「吾闻上帝心,降命明且仁。臣稹苟有罪,胡不灾我身。胡为旱一州,祸此千万人。一旱犹可忍,其旱亦已频。」。

    宋朝

    《文献通考》卷301记载,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南方大旱,种粒皆绝,人多流亡,因饥成疫,Si者十二三。」

    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平江主簿王梦雷在湖南大旱饥荒,写下一首《勘灾诗》,「散吏驰驱踏旱丘,沙尘泥土掩双眸。山中树木减颜sE,涧畔泉源绝细流。处处桑麻增太息,家家老幼哭无收。下官虽有忧民泪,一担难肩万姓忧。」。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江浙郡国,秋旱。[21]

    开禧三年1207年夏秋,久旱,大蝗。[22]

    元朝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诸路旱蝗,告饥者令就食他所。」[23]

    明朝

    洪武十二年1379年诏曰:「广平所属郡邑天久不雨,致民艰於树艺,衣食不给。……今年夏秋税粮悉行蠲免,以苏民力。」[24]

    洪武三十年1397年,「鬰林州旱,庄稼失收,次年乃饥。」

    《明英宗实录》载:天顺三年,「辰州、永州、常德、衡州、岳州、铜鼓、五开等府卫自五月至七月不雨,民之饥殍者不可胜记。」

    嘉靖元年、十年、十一年、十七年、二十四年、二十九年、三十四年陕西连年大旱。[25]

    《烈皇小识》:「先是天启丁卯,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耀采催科甚酷,民不堪其毒。有王二者,Y纠数百人聚集山上,皆以墨涂面。王二高喝曰:谁敢杀张知县?众齐声应曰:我敢杀!如是者三,遂闯入城。守门者不敢御,直入县杀耀采。众遂团聚山中。」

    《鹿樵纪闻》说:「崇祯改元之岁,秦中大饥,赤地千里。白水王二者,鸠众墨其面,闯入澄城,杀知县。」

    崇祯四年,「冬,延安、庆yAn大雪,民饥」。

    崇祯十年,「是夏,两畿、山西大旱。秋七月,山东、河南蝗,民大饥」。

    崇祯十二年,「六月,畿内、山东、河南、山西旱蝗」。

    崇祯十三年1640年,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人多饥Si,饿殍载道,地大荒」。河南内h县苏王尉村发现的《荒年志》碑记崇祯十三年时「斗麦价钱六百文,斗米价七百文,斗豆价四百文」。

    崇祯十四年,「六月,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旱蝗」。

    有专家统计明朝旱灾次数一共有174次。[26]当时旱灾之总数各世纪之冠。[27]

    清朝

    《济南府志》记载康熙四年「春饥,免顺治十八年以前民欠赋粮并发帑分赈。六月大旱,飞虫蔽天,坠地如蜣螂」。

    乾隆二十年1755「绍兴秋收大歉。次年春夏之交,米价斗三百钱,丐殍载道。」[28]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有十三个省受旱,「草根树皮,搜拾殆尽,流民载道,饿殍盈野,Si者枕藉」。

    清光绪元年至四年间发生丁戊奇荒,尤以光绪三年1877年四年1878年为重,「河南全省大旱,夏秋全无收,赤地千里,大饥,人相食。」又山西境内「无处不旱」,「河东两熟之地,灾者八十余区,饥口入册者不下四五百万」[29]。是年8月1日,山西巡抚曾国荃奏摺曰:晋省报灾州已有57处,饥民200余万,後来「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30]。据12月10日奏报统计,全省被旱10分颗粒无收者16个州县;被旱9分者13个县;被旱8分者30个县;被旱7分至5分以下者还有9个县[31]。

    中华民国

    1929年,陕西大旱,80%的县受灾,估计Si亡加逃亡人数达300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

    至今中国依旧是旱灾频仍,几乎是无年不荒,缺水成为中国全国境内最迫切的问题。2006年内蒙古苏尼特草原持续旱灾,受灾草场面积23186.7平方公里[32]。2006年5月中旬以来,重庆市遭遇大旱灾。2009春,乾旱波及中国12个省份,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一度达到特旱。2010年初,云南、贵州为中心的五个省份已达到特旱。

    ----------中国地震列表----------

    近代以前

    6世纪

    512年5月21日山西原平代县地震-规模7.5,Si者5,310人。

    8世纪

    788年陕西,长安地震

    11世纪

    1038年1月9日山西,忻州地震-规模7.3,Si者3万2,300人。

    12世纪

    1143年宁夏,银川地震

    13世纪

    1290年直隶河北省,渤海地震-Si者10万人。

    14世纪

    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洞赵城地震-规模8.0,Si者20万人一说47万5,800人。

    1306年宁夏?,开城地震-规模6.5,Si者5,000人。

    15世纪

    1411年9月29日清晨时西藏发生地震-规模8.0,Si者多数,地表断层引起,前一夜有前震。

    16世纪

    1515年6月17日云南,鹤庆地震-规模7.8,Si者数千人。

    1536年3月19日四川,西昌地震-规模7.5,Si者数百人。

    1556年1月23日午夜陕西省,华县地震-规模8.3,Si者83万人地震灾害史上Si者最多的地震。

    1561年7月25日宁夏,中宁地震-规模7.3,Si者5,000人。

    1600年9月29日广东,南澳地震-规模7。

    17世纪

    1605年7月13日海南,琼山地震-规模7.5,Si者3,300人。

    1609年7月12日甘肃,酒泉地震-规模7.3,Si者840人。

    1654年7月21日夜甘肃,天水地震-规模8,Si者3万1,000人。

    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地震-规模8.5,Si者4万7,615人。

    1679年9月2日河北,三河?平谷地震-规模8,Si者4万5,500人。

    1695年5月18日山西,临汾地震-规模7.8,Si者5万2,600人。

    18世纪

    1709年10月14日宁夏,中卫地震-规模7.5,Si者2,000人。

    1713年9月4日四川茂县北叠溪7又1/4~7又3/4地震

    1718年6月19日甘肃,通渭?甘谷地震-规模7.5,Si者7万5,000人。

    1725年1月8日云南,宜良?嵩明地震-规模6.8,Si者600~900人。

    1733年8月2日云南,东川地震-规模7.8,Si者1,200人。

    1738年12月23日宁夏,银川地震-规模6.5,Si者约100人。

    1739年1月3日宁夏,平罗地震-规模8.0,Si者5万人。

    1751年5月25日云南,剑川地震-规模6.8,Si者1,000人。

    1755年1月27日云南,易门地震-规模6.5,Si者345人。

    1761年5月23日云南,玉溪地震-规模6.3,含余震共导致200人以上Si亡。

    1763年12月30日云南,通海地震-规模6.5,1,000人。

    1765年9月2日甘肃,武山?甘谷地震-规模6.5,Si者2,068人。

    1786年6月1日四川,康定?泸定地震-规模7.8,Si者446人,发生了堰塞湖。

    1789年6月7日云南,华宁地震-规模7,Si者300人~1,000人。

    1792年9月7日四川,道孚地震-规模6.8,Si者205人。

    1793年5月15日四川,道孚地震-规模6,Si者200人。

    1799年8月27日云南,石屏地震-规模7,Si者约2,000人。

    19世纪

    1803年2月2日云南,宾川地震,规模6.3,Si者200人。

    1806年6月11日西藏,错那地震-规模7.5,Si者100人。

    1811年9月27日四川,甘孜地震-规模6.8,Si者481人。

    1812年3月8日新疆,伊宁地震-规模8?,Si者多数。

    1814年11月24日云南,石屏地震-规模6,Si者数百人。

    1815年10月23日山西,平陆地震-规模6.8,Si者1万3000~3万人

    1816年12月8日四川,炉霍地震-规模7.5,Si者2,900人。

    1820年8月4日河南,许昌地震-规模6,Si者400人。

    1850年9月12日四川省,西昌地震,Si者2万人。

    1879年7月1日凌晨四时甘肃省,武都南地震,震央位於文县桥头、屯寨,规模8,Si者2万人。

    20世纪

    时间名称震央规模Si亡人数备注

    1905年7月Bulnay地震蒙古8.4

    1918年2月13日南澳地震广东7.31,000

    1920年12月16日海原地震甘肃今属宁夏8.5234,117Si亡人数位居史上第4位

    1923年3月24日四川地震四川7.34,800

    1925年3月16日大理地震云南73,600

    1927年5月23日古浪地震甘肃7.940,900

    1931年8月11日富蕴地震新疆7.910,000

    1932年12月25日甘肃地震甘肃7.6275

    1933年8月25日叠溪大地震四川7.49,000

    1950年8月15日1950年阿萨姆-西藏地震8.61,526

    1957年12月4日戈壁─阿尔泰地震蒙古8.31,200

    1961年4月4日巴楚地震新疆6.4

    1966年3月7日、22日邢台地震河北6.8、7.18,100

    1970年1月4日通海地震云南7.516,000

    1973年2月6日炉霍地震四川7.42,200

    1974年5月10日大関地震云南7.11,641–20,000

    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辽宁7.21,300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河北7.8242,419Si亡人数位居史上第3位

    1976年8月16日22时06分、8月22日05时49分和23日11时03分松潘-平武地震四川省西北部7.2、6.7和7.241重伤156人,轻伤600余人

    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地震云南7.3730

    1996年2月3日丽江地震云南7.0309

    21世纪

    时间名称震央规模Si亡人数备注来源

    2001年11月14日崑仑山口西地震青海8.20

    2003年2月24日伽师巴楚地震新疆6.8263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四川8.269,227本世纪伤亡最惨重的地震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青海7.12,698+

    2012年6月30日新源地震新疆6.60

    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四川7.0196

    2013年7月22日定西地震甘肃6.695

    2014年2月12日于田地震新疆7.30

    2014年8月3日鲁甸地震云南6.5617

    2014年10月7日景谷地震云南6.61

    2015年7月3日皮山地震新疆6.53

    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地震新疆6.71[1][2]

    2017年8月8日九寨G0u地震四川7.020[3]

    2017年8月9日JiNg河地震新疆6.6-

    2017年9月30日广元地震四川5.4-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