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现实边界

    第四十五章:现实边界

    「量子叠加谋杀」案的审判结束後一个月,这个震惊全台的案件仍然是媒T和学术界热议的焦点。各大报纸和电视台持续报导案件的後续发展,学术期刊发表了关於「感知重塑系统」的技术分析和1UN1I讨论,社交媒T上更是掀起了一场关於「现实本质」的大讨论。

    台北市一家高级咖啡厅内,林逸凡正在与一位记者进行专访。这位来自《科技前沿》杂志的记者希望深入了解「量子叠加谋杀」案的侦破过程和背後的技术原理。

    「林先生,作为破解这起完美犯罪的关键人物,」记者问道,「你认为萧志明的感知重塑系统对社会的影响是什麽?」

    林逸凡思考片刻,然後回答:「这种技术的出现,挑战了我们对现实的基本认知。过去,我们相信自己的感官——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触m0到的就是真实的。但萧志明的技术证明,感知可以被C控,现实可以被重塑。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哲学问题:在一个感知可能被C控的世界里,真相是否仍然存在?我们如何确定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是真实的?」

    「这听起来相当深刻,」记者评论道,「那麽,作为一名专业侦探,你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寻找真相?」

    「侦探工作的本质是寻找证据,建立事实,」林逸凡解释,「即使在感知可能被C控的情况下,物理证据仍然存在。在量子叠加谋杀案中,我们发现了量子感知节点这些物理装置,它们是实T存在的,可以被多人检测和验证。此外,我们还有目击者证词、技术分析和犯罪动机等多方面的证据。真相可能难以辨别,但不是不可能确定。」

    「你提到了量子感知节点,」记者追问,「这种装置的工作原理是什麽?它真的能够C控人的感知吗?」

    「根据我们的技术专家贾明德的分析,」林逸凡回答,「量子感知节点能够发S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和光波,直接影响人类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感知中枢,同时也能g扰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这使得所有在其影响范围内的人和设备都会感知到同一个虚构现实,而非物理现实。」

    「这听起来像科幻,」记者评论道,「但它确实发生了。你认为这种技术未来会如何发展?」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林逸凡思考着,「一方面,这种技术确实有巨大的积极潜力,从医疗到教育再到娱乐;另一方面,其被lAn用的风险同样巨大。关键在於如何建立有效的1UN1I指导和法律监管框架,确保这种技术被用於造福人类,而非危害社会。」

    「说到监管,」记者问道,「我听说林正信副部长正在组建一个科技1UN1I委员会,而天机徵信社将作为顾问参与其中?」

    「是的,」林逸凡确认,「我们接受了林副部长的邀请,将以专业顾问的身份参与科技1UN1I委员会的工作。我们希望贡献我们在高科技犯罪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建立更安全的科技发展环境。」

    「这听起来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记者点头,「最後一个问题,林先生:在经历了这个案件後,你对现实的理解有什麽改变?」

    林逸凡沉思片刻,然後回答:「这个案件确实深刻改变了我对现实的理解。过去,我相信现实是客观的、固定的,而真相是可以通过证据和逻辑推理确定的。现在,我意识到现实可能b我想像的更加复杂和多层次。感知可以被C控,记忆可以被植入,甚至物理证据也可能被伪造。但这并不意味着真相不存在,而是意味着寻找真相的过程变得更加艰难和复杂。作为一名侦探,我的使命仍然是在幻象和欺骗中寻找真相的碎片,无论这条路多麽艰难。」

    专访结束後,林逸凡回到天机徵信社的办公室,发现团队成员正在讨论一个新的案件。

    「这是什麽情况?」他问道。

    「一个新委托,」陈美玲解释,「一位名叫张雨的nV士声称她的丈夫被替换了——外表完全相同,但行为和X格有微妙的不同。她怀疑这可能与感知重塑系统有关。」

    「有趣,」林逸凡评论道,「这可能是萧志明案件的余波,人们开始质疑自己的感知和现实。」

    「或者,」贾明德若有所思地说,「这可能是另一个真实的高科技犯罪。毕竟,萧志明不可能是唯一掌握这种技术的人。」

    「无论是什麽,」林逸凡决定,「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委托,寻找真相,无论它多麽离奇或难以置信。」

    「关於收费,」陈美玲问道,「考虑到可能涉及的技术复杂X,我们应该如何定价?」

    「基础调查费60万新台币,」林逸凡思考着,「如果确实涉及高科技元素,再加收科技分析费80万新台币。视调查进展,可能还需要收取深度调查费、风险附加费和破案费。请准备一份详细的收费说明和合约。」

    「明白,」陈美玲点头,「我会立即准备。」

    就在这时,林逸凡的手机响起,是一通来自林正信的电话。

    「林先生,」林正信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紧张,「我需要你的帮助。科技部的一个机密研究项目出现了异常情况,可能与感知重塑系统有关。你能尽快来一趟吗?」

    「当然,」林逸凡立即回应,「我马上过去。」

    挂断电话後,林逸凡对团队说:「看来我们可能同时面临两个与感知重塑系统相关的案件。李刚和h小玉,你们负责张雨的委托;贾明德和陈美玲,你们跟我一起去科技部,看看那边的情况。」

    团队成员各自领取了任务,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查。林逸凡站在窗前,望着台北市的天际线,思考着萧志明在法庭上的最後一句话:「你们永远不会知道,什麽是真实的,什麽是我创造的幻象......」

    这句话像一个挥之不去的Y影,笼罩在他的心头。在一个感知可能被C控的世界里,真相是否仍然存在?我们如何确定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是真实的,而非某种JiNg心设计的幻象?

    但无论如何,作为一名侦探,他的使命就是寻找真相,即使这意味着要质疑自己的感知,挑战自己的认知。因为在幻象和欺骗的迷雾中,真相的光芒,无论多麽微弱,都值得追寻。

    「准备好了吗?」他转向贾明德和陈美玲。

    「随时准备,」他们回答。

    於是,天机徵信社的团队再次出发,踏上寻找真相的旅程,无论这条路多麽曲折,多麽充满未知。

    ......

    同一时间,台北监狱的一个特殊牢房内,萧志明正在进行他的日常冥想。自从被判刑以来,他一直保持着奇怪的平静,甚至是某种满足感。

    狱警送来了午餐,萧志明礼貌地道谢,然後继续他的冥想。狱警离开後,他缓缓睁开眼睛,嘴角浮现一丝几不可察的微笑。

    他伸手从床下取出一个小型装置,这个装置看起来像一个普通的小型收音机,但实际上是一个微型「量子感知节点」——他在被捕前秘密制造并隐藏的。这个装置功率有限,影响范围仅限於他的牢房,但对於他的计画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第一阶段完成,」他自言自语,「现在,让我们开始第二阶段......」

    他按下装置上的一个按钮,牢房的墙壁似乎开始轻微扭曲,就像现实本身正在融化。萧志明闭上眼睛,深深x1了一口气,然後睁开眼睛,脸上带着胜利的微笑。

    「在一个感知可以被重塑的世界里,」他低声说,「监狱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幻象......」

    牢房的门无声地打开,萧志明站起身,走向那个不存在的出口——至少在狱警和监控系统的感知中,这个出口是不存在的。在他们的感知中,萧志明仍然安静地坐在牢房里,进行他的日常冥想。

    「现实是什麽?」萧志明最後回头看了一眼牢房,「那只是一个被共识定义的幻象。而我,已经超越了这个幻象的束缚。」

    带着这样的思考,他走出了牢房,走向一个全新的未来,一个只有他能够想像的未来。而在台北市的某处,林逸凡和他的团队正在调查另一个与「感知重塑系统」相关的案件,全然不知他们最大的对手已经重获自由,准备开始一场更加宏大的「现实重塑」游戏。

    真相与幻象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