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20迷阵初起(现场风暴篇)──最後一纸召开令与反守为攻的火种

    周五早上八点整,旭脉全T员工信箱同步收到一封来自总经理信箱的会议通知。

    [主旨:ZR32专案流程整顿公开说明会]

    [时间:下周一上午十点]

    [对象:全T在职员工须签到]

    [备注:将设公开发言时段,发言可匿名,由主持人读出]

    这封信如同晴天霹雳,划破原本沉闷而机械的例行早晨,像一道闪电JiNg准劈落在系统内部,让整个公司瞬间热血沸腾,彷佛长年压抑的某种暗流终於找到了出口。

    茶水间的滤压壶还来不及清洗完,桌面上还残留昨晚加班後没处理的咖啡渣,就见几位平日总是无声无息的工程师突然现身,像被某种预感召唤而来,有人一边倒着第三杯黑咖啡,一边压低声音窃笑:「终於来了,这会不会是我们有生之年唯一一次能改变点什麽的机会?」

    另一边,有人急忙私讯部门同仁,讯息如燎原野火般接龙扩散:我们不能缺席,这场可能是关键时刻。;有人更进一步开设临时群组,标题直白写着《ZR32说明会准备区》,附上过往专案里程碑、流程异常纪录与匿名提问模板。

    群组内几分钟就破百人,有人贴出怀疑数据造假的b对图,有人则整理出自己近一年来因流程异常加班的时数统计表,还附上医疗收据影本,语带嘲讽地写着:若需要实例,我这里不缺。

    甚至有资深员工立刻翻出十年前的旧笔电,忍受风扇高频噪音与卡顿画面,只为寻找过往内部会议的议程格式。

    他们开始拟草稿、整理时间轴、b对过往回应记录,打算事前写好发言内容,确保投出一枚有杀伤力、又能全身而退的“匿名弹”。

    这是公司创立以来,首次针对内部制程疑点召开的全TX说明会,而且破天荒地开放匿名提问——意味着,这不再是单向而上的例行简报,而是一场双向对峙的制度震撼。

    高层首次无法以“待确认”或“请另洽部门”这类制式回应作为盾牌,得正面迎击来自基层的反击与质疑。

    同一时间,在大楼五楼後侧、一间平日仅供储放备品的旧仓库里,潘佳瑛悄悄走入,手里拿着一份刚刚重新列印的调货申请单,外加一张密密麻麻标注着红笔的备忘图。

    天花板灯光闪烁,老旧通风机发出低鸣,这里早已成为她默默整理疑点的临时基地。

    纸张边缘因翻阅过多而略显破损,纸背还残留着不小心泼洒到咖啡的淡褐sE痕迹。

    这份资料,是她过去五个月间一点一滴蒐集而成的疑点纪录,细致到可以标出哪一周哪一批次的产品出现流程异动,哪一日某道工序被跳过、简化,甚至消失无踪。

    她将这份资料影印成四份,小心装进无字标签的牛皮纸信封中,分别预备投入她预定在说明会上设置的匿名意见箱中。

    笔记本的一页上,用蓝黑sE原子笔写着一行字:这不是爆料,而是让真相有机会被说出来。她合上笔记本前,低声对自己说:「如果没有人开第一枪,那我们就永远被假答案困住。」语气轻微颤抖,却藏着决绝的勇气。

    而在公司後楼梯间,昏h灯光下,徐宛洁与林亚恒正在低声讨论:「我们是不是该整理所有“可能会被抹去”的文件,做成整理包?有备无患。」他们早已嗅出异样,彼此不约而同地意识到,这不只是揭露真相的机会,更可能是一次资料“灭迹”前的最後窗口。

    林亚恒点头,眼神锐利如刀:「我这几天会备份所有共享资料夹的内容,并试着用录音笔录下会议声音档。不是为了对付谁,是为了保护我们未来几年的职涯。」她甚至私下联系了一位外部资讯安全顾问,讨论如何以AES加密方式,将部分资料以隐匿代码命名後,临时存入私人云端,并安排定时备份。

    「这不叫草木皆兵,这叫数位生存防御。」她语气一如往常地冷静,彷佛正在说明一场JiNg准的手术规划,眼神却冷如刀锋。

    而当天下午,公司另一端,罗副理召开了一场只限主管参与的临时小型会议。

    气氛紧绷,所有人都在暗中揣测总经理此举背後的真正意图,但他却异常沉着。

    他只简单开口一句:「到时候开场五分钟,我会掌控发言流程。」接着,他细细布达:「请各部门主管会场当日站定位置,协助控场与识别异常行为。」话语表面平静,实则字字带刺,暗示每位主管都必须成为“临时监控员”,扮演从内部辨识“问题来源”的角sE。

    然而,真正的盘算不止於此。他早已向法务部提案,名义上为了“保全会议秩序”,实际上却是要在会场出入口部署监控装置,搭配人脸辨识与区段时序追踪,试图厘清匿名发言者的可能身份。

    他还私下指示资讯组,使用语意b对与文稿格式分析技术,试图b对出匿名内容的潜在撰写者。

    而在这场风暴的核心,还有一位无声主导者——品保部资深主管陈美Y。

    她坐在会议室最末端的位置,手指交叠,指甲上涂着近乎透明的光疗凝胶。

    她讲话总是轻声细语,语气温柔,却令人不寒而栗。

    「匿名?很好。让他们以为自己说得了什麽,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他们会说什麽。」她淡淡一笑,像在看一场早已写好结局的戏。

    外界看她,是冷静、制度导向的完美主管;内部知道,她是擅长C控局势、压制异议的手腕高手。

    每一份延後递交的纠正报告、每一次流程异常的“合理解释”,背後都有她巧妙安排的轨迹。

    她早已部署两名极度信任的稽核助理,在匿名意见箱的内部封层上贴上隐形记号,只要有“过线”的资料投入,即可回溯至源头。

    更重要的是,她与法务部之间,早已就“危害公司声誉”标准达成默契。

    一旦现场出现不利言论,将即时启动“紧急g预条款”,由现场技术人员切断发言通道,并进行声音纪录的存取隔离。

    「记得,我们不是要解释,我们是要掌控。」她在茶水间对助理低声提醒,手指轻敲玻璃杯身,清脆的声音在静默中回荡,如同一记暗示命运走向的钟声。

    这场即将来临的周一说明会,表面上是一场制度调整与专案流程澄清的说明,实则是一场全公司最接近“真相对话”的实验——更是公司历史上第一次,从基层技术员、部门课长,到人资、会计、保全,所有阶层都被推到聚光灯前,要一起面对那张震撼人心的[谁该为ZR32负责]清单。

    这场对话,究竟会成为一场公审?一次救赎?一场揭幕?还是,另一场更深更烈崩裂的引信?

    火种已落,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是期待,更是恐惧与决心。

    剩下的,只看谁会第一个燃起那道烈焰——又或是,谁会最先,被烧成灰烬。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