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大学

    考上了北大,全家人都非常高兴,当时出远门都是乘火车,飞机还只是传说中的事物。四川去北京有两条路线,一条从重庆出发,另一条从成都出发。尽管重庆如神一般地存在於山丰当地小城,但是作为四川省会的成都更是当地人的向往,成都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出行方便,人民温和,总之当时普通四川学生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够到成都上学,然後留在成都工作。山丰姐当时已经在成都的一所着名大学就读,山丰的一个嬢嬢也定居在成都了,山丰父母决定送山丰到成都,然後山丰再独自一人乘火车赴京。成都嬢嬢和她丈夫自己做生意,当时正好在长寿,於是搭他们的车去成都,大约过了1时,才到达成都嬢嬢的家现在全程高速公路,估计四小时左右。第一次坐这麽长时间的车,那趟经历也是至今难忘,一路晕车、呕吐,兴奋和疲倦同在。

    成都应该算是山丰到的第一个大城市,没有觉得有多好,人多路大,车多灰尘也多,房子和长寿差不多,也是脏脏旧旧的。直到去了武侯祠、杜甫草堂、都江堰、青城山,才感觉成都还不错。真正让山丰惊讶的是,充满城市大街小巷的滚滚自行车流,山丰记得在长寿,很小时,好像在邻居家见过一次自行车,无人使用,放在角落已经积灰。山丰一直以为,其他地方和重庆、长寿差不多,都是高高低低的坡和山,即使没有重庆、长寿的多和高,但一定也是起伏不平的,因为自然就是随机,就是不规则的意思,而大自然更是随机创作的大师。在老家,只有人工开辟的田地,才能如镜一般的平整,成都平原的平超过了山丰的想像,整个城市地面几乎没有任何哪怕很小的突起,山丰想,造物主一定特别费心地修整了这片土地。当然,以後去的地方多了,才知道大多数人口众多的地方都是b较平的,重庆、长寿才是例外。山丰在成都还第一次试骑了自行车,因为得到的信息是,在北大,学生们平时都骑自行车,否则上课从一个教室去另一个教室可能来不及,而且平时在学校和出去办事也需要骑自行车。尝试了半个多小时,摔了两次,没有学会。

    八娘在成都的家相当简陋,其实是一个售货门店,在一个市场里面,周围都是门店,乱糟糟的,八娘的门店主要卖一种皮革胶粘剂,好像与山丰老家的长寿化工厂关系较大,隔壁的门店卖郫县豆瓣的非常多,什麽「前进牌」这类。那时候山丰才知道了从小就挂在嘴边的「郫县豆瓣」中的「郫县」的写法和含义,原来是一个地名。山丰後来回想,才意识到八娘从长寿到成都,刚开始还是很艰苦,山丰记得早上起来,洗脸刷牙都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打一盆水站在街角完成的,山丰和爸妈住的那个门店,被改造成仓库,里面堆满了东西,稍微收拾了一下,在杂物中放了两张床,山丰那时完全不懂大城市应有的生活该是什麽样,也沉浸在到新地方的兴奋中,和对未来北大生活的憧憬中,完全没有在意短暂几天的艰苦,但山丰记得有天半夜,爸爸很生气在和妈妈说什麽,山丰後来回想,好像是抱怨八娘和吴叔叔的安排太缺乏待客之道了。但是,这个场景给山丰的印象一直是,每个人的创业都是不容易的,八娘和吴叔叔当年也如此。

    山丰真正感觉到兴奋是从独自一人乘火车去北京开始的,从小到大,一直在父母婆婆爷爷中风在床,大概在山丰10岁时去世身边生活,一直在他们和老师的指点和监督下做事,现在一切由自己安排,自由充满浑身上下。内心虽然还有对未来的不安,但先且放下,先享受这片刻再说。火车山丰是第一次乘坐,也是第一次看到,山丰乘坐的是卧铺,但山丰无法平静躺下,他久久地坐在靠窗的凳子,看着窗外,看着田野村庄,看着山谷溪流,偶尔有楼群街道,完全看不厌,山丰还把头伸出窗外,让呼啸的风吹在头上,有一种狂飙突进的感觉。乘坐火车b汽车舒服多了,而且气势十足,没有红绿灯,没有避让,勇往直前,彷佛能给山丰力量。

    成都到北京的火车运行时间正点为32个小时,到车站接山丰的正是前面提到的那位同乡83级学长周峻川,当时不叫学长,叫什麽忘记了,学长应该是後来从台湾传来的。他帮山丰拿上包裹,记得主要是一个木箱颜姑爷亲手做的,山丰家孩子每个上大学时,他都送给一个亲手制作的木箱和被子北京在山丰那里的人想像得很冷,因此带去的被子很厚,带山丰来到站外广场上的北大接待点,就是摆在广场上的一两张桌子,很多大学都在那里设有接待点。山丰拿出录取通知书,当时没有身份证,核对信息,记得特别清楚的是,山丰平生第一次听到别人用普通话和山丰交流,山丰能听懂,但是不会说,或者说出来自己都觉得不像,好笑,山丰就尽量不说,用手指指点点,b如他问山丰的名字,山丰就在他摆在桌上的新生花名册中翻找到山丰的名字,指给他看。然後,站在一旁,与其他新生一起,等北大安排的公共汽车到来,不久车来了,上去坐满后,车直接把他们带到北大。到了北大,记不清还办了什麽手续,然後就去了宿舍,一直陪着山丰的学长帮山丰铺床,送走他,山丰就真正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山丰现在还能很清楚地记得宿舍号,34楼211室,现在这个楼已经翻新。六个人住一间,面积大约15平方米,三个上下铺,其中两个靠窗,一个靠门,靠窗的两个上下铺的中间空地摆了一张方桌,方桌正对窗。山丰进去时,房间里只有汪毓林,他看上去刚刚整理好他的床铺,正在休息,他的床铺是靠门的下铺,靠窗的两个下铺也已经有人占了,他告诉山丰,这两个铺位是两位北京同学来占的,山丰只是心里暗暗惊讶,怎麽他们都喜欢下铺啊,山丰从未住过集T宿舍,觉得只有上铺才有宿舍的感觉,何况人来人往,下铺休息一定大受影响,上铺还乾净安静,当然上铺好啦。当时三个上铺都还空着,山丰就选了靠窗的一个上铺。很快,宿舍的同学陆陆续续到齐,两位北京同学是谭丰扬和苏艺,另两位住上铺的是来自黑龙江的李维和来自福建的林治业,林治业来得最晚,他住的是靠门的上铺。稍微熟悉後,山丰给家里写了第一封信。

    爸爸、妈妈,你们好,

    我现在在北大宿舍,给你们写信,一切都很顺利,萧舒斌来接的我,帮我拿东西到宿舍,还帮我铺了床,才离开,很感谢他。

    宿舍一共六个人,我睡上铺,食堂的东西也吃得惯,钱也够花,你们不用担心。北大校园很漂亮,也很大,大家都骑自行车,我和涂辉一起在学。

    听高年级同学说,计算机软件专业前面两年,课程很重,难度很大,以後,我可能会写信b较少,「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请你们不用牵挂。

    祝你们身T健康、万事如意,

    弟弟现在正是关键的时候,祝他不断进步,一切顺利!

    涂山丰

    1988.9.18

    那时,山丰经常在北大图书馆翻阅各种闲书,相b以前的中学图书室、县文化馆图书室,北大图书馆真是一个让山丰大开眼界的地方。前两天,在一本书中无意中读到「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山丰一下子就记住了,觉得用在给父母的信中很合适。他知道,从此以後,父母无法再给他任何读书、学习方面的帮助,遇到困难、烦恼,讲给父母听,不但不能分担,反而加重。一方面徒增他们的烦恼,另一方面也给自己一些消极的心里影响。苦恼的事不能讲,高兴的事几乎没有,都写一些吃喝拉撒的J毛蒜皮、家长里短的闲言碎语,山丰觉得毫无意义。把写信的时间节省下来努力学习,克服困难,不是更有意义吗?这封信,也大致奠定了山丰写信的一个风格,就是不管长短,里面有一两句给人深刻印象的「题眼」,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一个见面的汪毓林来自安徽。汪毓林也是全班同学中第一个给山丰深刻印象的人,他是班里的数学大师,当时学的《数学分析》课程,大多数同学都觉得很难,山丰也不例外,印象里汪毓林学得最好、最轻松,基本没有难得倒他的问题,而山丰几乎觉得处处是问题。靠窗西头的下舖,是谭丰扬,来自北京,谭丰扬个子高,可以算是山丰这麽多年读书生涯中,遇到的最帅的同学,他那时b较喜欢听粤语歌曲,山丰完整听完、认真欣赏的第一首粤语歌曲——谭咏麟的《Ai在深秋》——就是小谭推荐给山丰的谭丰扬年龄b大家小一岁,大家习惯称他小谭。靠窗东头的下舖,也就是山丰的下铺,是苏艺,来自北京,苏艺是一位幽默大师,总是不急不慢地说出大家忍俊不禁的段子。苏艺知道山丰来自四川後,不知跟山丰念到过多少遍,「四川姑娘水灵啊,水灵啊。」李维有GU沉稳的气质,这大概是北方人的气质,说话做事给人很放心的感觉,李维曾在第一个学期的《数学分析》习题课上,在山丰的教科书上写「涂山丰,我们一起努力吧」一起努力学数学,那本书山丰珍藏了很久,可惜终因搬家次数太多,现在不知所踪了。林治业和山丰有点像,有些沉不住气,他的普通话b山丰还差,而且听他说话费劲,看他说话更费劲,总是脸涨通红,脖上青筋突出,口齿大开,舌头乱弹,当别人没有听清楚,就会更着急地重复。

    正式开学前的一天,班主任老师到宿舍看望大家,很年轻,是系里的一名研究生,本科也是本系的,那时候感觉北大校园里很少有其他学校的人,班主任老师和山丰他们聊天,眨着眼睛笑着,一下子有了家的感觉,很浓的北大大家庭的氛围,从此大家不一样了,走出去是骄傲的北大人了,在校内是相互关Ai的北大人。班主任老师名字叫李钦敏,来自新疆,普通话说得很好听,後来山丰才知道与自己的那位同乡学长是同班同学。第二天早上,全班开会,在五四C场旁边的三教,全班一共45人,男同学35人,nV同学10人,全校男nV生b例没有这麽悬殊,但男生确实大大多过nV生,这反映了当时,国家还不富裕,很多地方教育中存在男nV不平等。李老师让大家挨个站起来做自我介绍,山丰印象最深的是段勇峰,他来自湖南,身板挺直,穿了一件红衣,这几乎是山丰第一次见男生穿红衣。班会的最後一个项目是李老师带着大家参观北大,山丰跟着完全是稀里糊涂的走,眼里看到什麽,听到什麽,完全没有印象了,想着身边全是很可能b自己厉害很多的人,就不免怯生生起来,只记得到了未名湖,绕着湖走了一段后,李老师宣布就地解散,自由活动,自由回宿舍。这可把山丰害惨了,北大七转八拐、高低起伏、湖塘众多、绿树成林的校园布局让山丰完全迷路,山丰那还不敢开口的四川口音,尽管到处都有路人,也不敢去问。山丰想,反正还没正式上课,没有作业,自己慢慢找吧,山丰可能花了2小时走回到正常只要20分钟的宿舍。

    当时的北大宿舍晚上都喜欢开「卧谈会」,山丰宿舍也不例外,甚至成为一天最放松、快乐的时间,大家有时聊到淩晨2、3点,最开始每个人讲了讲自己来自那里,各自的情况,很快山丰就觉得自己是同学中学习背景最弱的之一。有的同学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有的同学高考成绩b学校的第二名高出30分,有的同学来自中国最好的高中,有的同学如果只算数学、语文、英语等核心科目,成绩是本省第一。很快,「卧谈会」的话题变得很广,但是谈得最多的还是政治方面,这很可能是北大这所大学的特点,特别是八十年理想主义盛行时期的北大的特点,大家常常为国家的政策、领导人的讲话等等进行辩论,有时争得面红耳赤。别的宿舍也很热闹,当时规定晚上11点熄灯,但走道的灯不关,有的同学谈得兴起,站在走道,藉着灯光,迟迟不能平静。

    上大学之前,没有见过,更没有用过手纸,用什麽呢?记得当时居民点的各家各户各想办法,山丰爹中医医生,不缺包中药的纸,一种粗糙结实土棕sE的牛皮纸,都是很大张的,山丰妈把它拆成细的长条,大概长20厘米,宽7、8厘米。这种纸靠在单位省,然後带回家,还是b较金贵,记得当时孩子们跟父母形成了默契,每次只用三条,重点是,山丰父母专门教孩子们如何用之前搓纸和r0u纸,让它变软。上了大学后,山丰刚开始还专门带这种纸到北京,後来才学着像同学们那样去商店在三角地买手纸,当时觉得自己有愧父母,花他们的钱奢侈。山丰至今记忆清晰,山丰一卷手纸一般要用两个月,因为平时经常还是舍不得用,用旧草稿纸代替。从现在大家用纸,无论手纸、餐巾纸、草稿纸,能看出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甚至有点浪费了。

    刚进北大,山丰与北大的长寿老乡来往b较多。特别是87级技术物理系的彭述明,他高中就住校了,b山丰老练很多,去他的宿舍多了,他宿舍的其他同学後来跟山丰也熟悉了,在山丰印象里,他们都是非常友善亲切的兄长般的人,至今还记得来自甘肃的李军,来自贵州的小彭。山丰在长寿老乡的帮助下,终於在当年的国庆节期间学会了骑自行车,自行车是了不起的发明,直到现在,山丰出行也尽量选择自行车。後来,山丰曾骑车去别的高校找老乡串门,曾骑车去,曾骑车去香山看红叶,自行车让山丰的生活圈子扩大了很多,接触到更丰富多彩的世界。印象很深的是刚学会不久的第一个十月,第一次和同学一起骑车去香山看红叶,刚开始路上人还不多,山丰歪歪扭扭的骑行还勉强可以,快到香山时,非常拥挤,行人、自行车、汽车、公共汽车全混在一起,山丰有次差点被一辆车碰上,幸亏旁边的傅远征山东大汉一把拉住了山丰,他看山丰不太会骑,早就一直在旁陪着山丰骑了。当时在北大,几乎人人都有自行车,大部分学生都用二手自行车,山丰很快也买了一辆,北大周边有专门的二手车市场,也可以根据海报栏上的广告,和要卖车的同学直接交易。

    山丰在北大七年本科后,在北大又读了三年研究生丢了七辆自行车,有一年没有丢,有一年丢了两,不过这些车很破旧,都买得非常便宜,基本都在50元上下,山丰记得有辆车30元买的,非常破,居然没多久也被偷了。山丰觉得自己被偷这麽多车的最主要原因,太随意停车,其实,停车是一门学问,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时间段,应该有b较安全的停放地点,有些地段就是容易被偷,大T而言,落单停放的自行车容易被偷。另外,山丰经常不锁车,b如进小卖部买东西,觉得自己就进去几分钟,一会就出来,其实,有时候,进去遇到其他事,没能迅速出来。从根本上找原因,还不了解北京的自行车文化。

    山丰受中学老师影响,刚进北大,一直想先放松放松,好好享受一下自由轻松的大学生活,再开始认真学习。山丰的中学老师几乎人人都拍着x脯对他们说:「高中阶段是人生最艰苦的一段时光,熬过去了,就一马平川,到了大学就是轻轻松松享受生活。」现在回想,不知道他们是用「望梅止渴」战术存心骗中学生,还是他们确实也不了解大学情况?总之,他们这个说法非常错误。事实上,进北大第一个学期的课程就非常难,b高中的内容难上十倍百倍,於山丰而言,必须付出b高中加倍的努力才能学好,而山丰那时,经历了高中的「疲劳式」学习,感觉自己JiNg神JiNg力上犹如「强弩之末」,很难钻进书本了。山丰还有一个藉口,那就是软T专业不是自己选的,也不是自己所喜Ai的,因此,课程学习上有很多逃避的行为。北大的讲座多如牛毛,都非常x1引人,当然文科类的居多,山丰那时花了不少时间去听讲座,看文史哲这类闲书,觉得只有这样才是不虚「北大之行」。山丰本来就没见过什麽世面,总觉得自己来自的长寿是中国很差的地方,再加上平时学习不如很多同学,刚进北大,自卑感就开始蔓延,几乎伴随整个北大生涯,好在山丰一直相信,在北大差,并不意味在全社会就差,还是要相信自己,坚持努力。第一个学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自己努力,尽管考试前心里很没有底,但每门课程期末考试都顺利通过了。

    第一个学期结束,回家过寒假,先乘火车到重庆,然後乘船到长寿,从码头出来爬坡到县城,山丰一边爬坡,一边仰望前面的县城,说:「长寿变化不大。」旁边来接山丰的亲戚嘲笑山丰说:「才出去几个月,会有什麽变化。」嘲笑山丰到了北京,就自我感觉不同了,其实,山丰是由於从未这麽久离开过老家,以为半年对一个地方来说是很长时间了,後来才知道,那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没有几十年的经历是没有资格发出的。寒假回去,发现重庆有了一些新的流行词,记忆深的一个是「奔叉叉」,发音是这三个字,具T的汉字,特别是後面两个字是什麽不清楚。第一次听,还不太明白,第二次、第三次很快就明白了,表示一个人在外四处活动、奔波,急匆匆的样子,这就是人借助语境学习语言的能力。当时的好几个留在四川当地特别是重庆上大学的高中同学,特别喜欢用这个词形容他见到的其他同学的情况。後来发现,重庆人民使用语言有着特别的冲劲和生命力,他们称为「重庆言子」,每隔一段时间,通常大约一两年,或者出现了一个特别的社会事件,就有新的词语出现,或者旧词语的新意思、新用法,在当时当地,特别贴切地描绘了某种事物或感觉,让大多数人朗朗上口,迅速传播。再如,「Y的」、「Y货」也是山丰离开重庆後迅速走红的新词,表示「假的、品质差」的意思,大概流行到山丰上研究生後,就慢慢消退了。

    春节刚过,爸爸带回一张票,说县教委要请在外读书的学子吃饭,山丰去了,遇到李敏、关毅等等高中同学,在县里最大的饭店,来了一、两百人,除了在外读书的大学生,还有各乡镇的老师,每座8人,大概老师、学生各一半,这是一场纯粹的为「吃」的宴席,山丰记忆中,大家都不说话,更无什麽交谈,高中同学之间,早就聊了很多了,山丰和老师之间,他们都来自其他乡镇的学校,完全不认识,何况,这些老师,好像也无心聊天,那天上的菜很多,也非常美味,大概是山丰吃到的最朴实、最地道、最丰盛的一次川菜宴席。每个菜上来,大家都是抢,整个过程,老师们抢菜的能力远胜学生,其中一道咸菜扣r0U四川叫「咸烧白」,山丰筷子夹起一块,刚吃下,赞不绝口,这道菜在四川极其常见,家里妈妈也经常做,邻居、亲戚家也常吃到,都做很好吃,但是这家饭店做出来的,境界更上一层楼,远b山丰以前吃过的好吃,可见烹饪的艺术,也是「天外有天,已无止境。」山丰正要去夹第二片,邻座的老师,三四十岁的样子,头上剩的不多的头发变成乱糟糟的几缕,皱巴巴的蓝sE中山装口袋处都磨破了,突然把头偏向山丰,厚厚的眼镜片正对山丰,问道,

    「你在哪个大学?家是不是朱家镇的?」大概他自己来自朱家镇中学。

    山丰上大学後,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慢慢变得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直接说「北京大学」,对方往往会装出吃惊的样子,然後过度夸奖,忘记了本来聊得正好的话题,自己则似乎显得骄傲自大。如何含糊其词说,「北京的大学」,在山丰老家,仅仅「北京」两个字,大家都会啧啧赞扬一番,但在有些地方,b如火车上,对方可能会追问,「北京哪所大学?」,也可能会觉得山丰不真诚。山丰略有迟疑,脱口而出,

    「北方...」

    眼睛的余光发现那麽大的一碗「烧白」已经光了,偏头问山丰问题的老师的手中筷子,正夹着4、5片烧白送往自己的碗里,偏向山丰的头还对着山丰,等待着山丰说完。山丰顾不上说话,大脑高速运转,迅速排除光盘,确定所剩菜中,最喜欢的那一道的位置,然後驱动手中筷子迅速出击,空中几乎撞上其他飞奔而来的筷子,好险,总算抢到一点。这时候,才将回答补全,

    「...的大学,一般大学..哦...吃得一般。」

    山丰看李敏、关毅只顾埋头吃,根本不理会别人的问题。但这些老师很厉害,4片烧白同时塞进嘴里,也不妨碍说话,

    「北方好啊,北方大,北方冷...不过,走得越远,见识越大...长寿这几年厉害,上大学的多了好多,主要还是靠长中...」

    「长中挖人太凶了,洪湖前年子出了一个优秀教师,杨华民,还不是被长中挖走了...」另一个同样穿着磨破口袋的蓝sE中山装的老师接过话头说。

    他们筷子功夫也b学生强,无论是回锅r0U、蒜泥白r0U、豆瓣鱼、辣子J、夫妻肺片,都能稳准狠地一次夹起一大把。总之,那天,那麽丰盛的菜,都在一片哄抢中草草完成,山丰大都只嚐到一点味道,结束时,不甘心地抹抹嘴,回家还研练过一阵子「一筷夹四r0U」的诀窍,可惜县政府後来再没有请他们吃饭,而在其他场合又不好意思展示这个绝技。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