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节

    自从读博以后,邱会安一直不急不慢,没有着急去完成博士论文,而是耐心的做自己的研究。

    王浩倒是持有无所谓的态度,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拿出更好的成果,而不是拿出一点小研究,拼凑一篇论文去毕业。

    他对邱会安还是很期待的。

    这天王浩正在实验室二楼走着,正巧到了学生工作间的门口,就听到了里面传来谈话声。

    那是丁志强抱怨的声音,“真希望能快点毕业啊,我的论文到现在都没完成。”

    “为什么?”邱会安有些不理解。

    “我本来已经完成了。”丁志强说着语调都散发着郁闷的气息,“但给傅老师看的时候,他说作为王老师的学生,应该完成更有含金量的论文……”

    邱会安摇头道,“我是问你为什么急着毕业。”

    “啊?”

    丁志强一时间有些想不通,“急着毕业,不正常吗?”

    “你缺钱?”

    “这个……倒没有。”丁志强只是个博士生,但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在计算组工作,个人还是很有水平的,每个月能拿到的补贴、奖金都超过两万,即便是毕业正式工作,也不一定能拿这么多。

    邱会安道,“我倒是觉得读博的过程也是享受。”

    他解释道,“你仔细想一想,我们所有时间都可以用来做自己的研究。如果等毕业以后进入工作,可就不一定了,好多事情都会找上来。”

    丁志强思考着点点头。

    等博士毕业参加工作以后,生活就肯定会变得不一样,即便只是当个讲师,也会有很多事情找上门。

    比如,讲课就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现在他们没有教学或者其他方面的工作,就可以一心的做直接的研究,还能拿到比正常薪资更高的补贴,仔细想一下,确实还是很不错的。

    王浩站在门口听着,也不由得点了点头,不管是对于丁志强也好,对于邱会安也好,读博确实是很轻松的。

    这种能完全专注于研究的环境,确实是人生中很少有的。

    如果博士毕业以后,就肯定要参加工作,必定就会有很多事情找上门。

    当然也和个人心态有关。

    邱会安是那种很专注的人,自然会享受做研究的过程,换做其他人也许就不一样了,可能会觉得毕业后更加轻松。

    王浩不由得想到自己读博的过程,记忆中跟着潘卫国老师一起,一心做偏微分方程的研究……

    似乎确实是很不错的回忆!

    “读博的过程很重要,如果能享受过程,对人生也会是一种提升……”

    王浩感叹着忽然凝住眉头,口中不断念叨着一个词,“过程、过程、过程……”

    “过程,也许比结果更重要?”

    “更重大?”

    他站在原地动也不动,努力抓住的这一丝的灵感。

    他想到了‘叠加力场边缘强湮灭力的间歇性问题’,同时想到了几年前研究半拓扑体系,获得的最重要灵感。

    那是芝加哥大学的超导实验组,发表在《科学》杂志的实验研究内容,他们发现了一种碳、氢、硫的混合材料,高压环境下实现了室温的转变温度。

    更重要的是,他们观察到二十摄氏度,没有实现超导转变温度时所制造出来的反重力强度,要高于十五摄氏度,实现超导转变的情况。

    简单来说,还没有进入超导状态时,所制造出来的反重力场强更高。

    那就可以用‘半拓扑体系’来解释,也就是混合气体通电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形态,没有拓扑的强压环境下,单侧缺口结构应对湮灭力的反应更大。

    这个实验发现当时就引起了国际震动,而王浩则从中找到了灵感,通过计算完善了半拓扑体系的数学构造。

    现在王浩则是想到了间歇性问题的关键,既然交流电方向不断改变,引起了导体内微观形态不断被拓扑,从而导致制造的反重力场边缘出现了间歇性问题。

    那么不进入超导状态,不就可以了?

    在没有进入超导状态的情况下,自然不存在‘微观形态被拓扑’的问题,也就不会存在间歇性问题。

    以此来制造的反重力场,肯定是恒定而连续的,制造的叠加力场边缘也会是连续的,也就解决了场力间歇性问题。

    “有道理啊!”

    “只要不进入超导状态,自然就不存在场力间歇性问题。”

    “所以,只要找到一种材料,可以在没有超导转变之前,就能够制造出反重力场,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到时候,就可以制造出强湮灭力场!”

    王浩思考着眼前一亮,马上转身朝着外面走去,他要去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确定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我们要做材料的基础研究,反重力的基础实验!”

    “要找到一种材料,可以在没有进入超导状态前,就能制造出反重力场!”

    “这对于强湮灭力的研究至关重要!”

    “……”

    王浩说明的研究方向,让好多人感到惊讶和诧异。

   &n

后续内容已被隐藏,请升级VIP会员后继续阅读。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