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468)

    第四百六十八章托腹心权阉谈古告手足贵胄请名“公公!!”丁寿嘶吼一声,埋首柩旁,心头顿生出一股茫然无助的悲凉之感。

    “咱家又没聋,喊那么大声作甚!”随着熟悉的声音响起,一只冰冷手掌抚在丁寿头顶。

    丁寿唬得一激灵,险些直接凌空窜起,抬眼瞄去,只见老太监面色如常,正从棺内缓缓坐起。

    “公公,您老这是搞得哪一出啊!”丁寿哭笑不得,心底还带着几分庆幸。

    “四川按察使杨斌那小子送咱家的这副紫杉寿材,睡起来很是舒服,着实不错。

    ”刘瑾拍了拍两侧棺板,颔首满意。

    “杨斌?”此等方面大员,丁寿还算略知一二,思忖一番道;“可是那个播州宣慰?”“就是他,当年唐王爷要买寿器,还专门差校尉委托中人到他老子杨爱的地头去买,”刘瑾伸出手来,由丁寿搀着步出棺木,“如今看来,也是物有所值。

    ”还好意思提这事,丁寿暗中撇嘴,成化年间播州宣慰杨爱与庶兄安宁宣抚使杨友为争土司之位大打出手,诉之朝廷,杨友就将这事扯了出来,奏报杨爱私通唐王、擅自杀戮、僭越等五大罪状,朝廷令二人到重庆府受审,派遣刑部与锦衣卫赴播州勘问实情,结果明了,杨爱擅杀、杨友阴谋夺嫡,都不是什么好鸟,杨爱因是世袭土官姑且免罪,杨友迁发保宁府羁管,这杨斌便是杨爱之子,其父致仕后被朝廷授予播州宣慰使,去年八月,又被升为四川按察使,仍莅宣慰事。

    彼时丁寿正奉旨巡视西北,按朝廷旧制,土官有功仅赐予衣带、或旌赏部众,无列衔方面者,杨斌得以破格超擢,坊间有传闻是杨斌对刘瑾行以重贿,如今看来,恐怕八九不离十。

    “你在想些什么?”见丁寿沉吟不语,刘瑾侧首询问。

    “喔,没有,”丁寿没敢直问老太监是否收人好处,遮掩道:“只是这寿材送便送了,公公何必要亲身睡上一睡,未免……太晦气了些。

    ”心中还有半句,险些吓死二爷。

    “怎么,伤心啦?”刘瑾淡淡一笑。

    “嗯。

    ”丁寿点头,顺手揉了揉眼角,实话实说,除了担心自己前途,对这老太监的死还真有些难过,真是见了鬼。

    “哈哈,算你小子有些良心,”刘瑾拍着丁寿肩膀,开怀大笑,笑声渐息,忽地怅然一叹,“咱家身后,如能安静躺在这口棺材里,再覆上一抔黄土,于愿足矣。

    ”“公公说笑,莫说您老春秋鼎盛,便是真有万一,以陛下圣恩宠渥,也必是极尽哀荣,这副杉板配公公身份地位,其实过于寒酸了。

    ”按丁寿心思,刘瑾怎么也该寻个金丝楠来。

    “咱家只怕,临到终了,连这块杉板都是奢求。

    ”刘瑾凝目寿材,神情萧索,似有无尽心事。

    “公公何出此言,您老随侍春宫,简在帝心,朝政大事尽数托付,放眼朝中,谁人有此殊荣,又有哪个不开眼的敢拂逆您老心意。

    ”对老太监的杞人忧天,丁寿大不以为然。

    “处在咱家的位置上,这仇人是少不得的,那些人嘴上不敢说些什么,一个个心里怕是早恨不得将咱家千刀万剐,挫骨扬灰。

    ”刘瑾自失一笑,轻轻摇头。

    “公公多虑,您手段虽烈,但都师出有名,那些官儿底子也不干净,真有敢老虎嘴上拔毛的,蹦出来一个咱杀一个,出两个我杀他一双。

    ”丁寿连办了几桩大案,对朝中文武的操性算是有个清楚认识。

    “你能杀得多少?”刘瑾诘问教丁寿一愣,诧异道:“能有几个?”“你这段时日顺风顺水惯了,有些目中无人,但凡在宦海沉浮的,又有几个痴蠢之人,不过碍着你锦衣缇帅的身份,又事不关己,不肯轻易招惹罢了,”刘瑾两手虚张,比划道:“这大明天下就好比是一口大锅,文武百官都在这口锅中捞食,你有本事尽可多吃几碗,瞧哪个吃相不佳,也可以去掀了他的饭碗,只要没耽误其他人吃饭,那些人也不会寻你的麻烦,但若是釜底抽薪,让所有人都吃不得了,那可便是犯了众怒……”刘瑾点点自己胸口,洒然一笑,“而咱家我,便是那个抽薪之人……”顿了一顿,刘瑾转目丁寿,继续道:“咱家严刑峻法,兴革吏治,清丈田亩,查盘天下军民府库钱粮、各边年例银、都司卫所军器、两淮盐运司革支盐引,乃至夫运、柴炭等等,方方面面事无巨细,不知断了多少人的财路,赖着圣恩护佑,他们敢怒不敢言,可这股怨气积攒着,只等得着一个机会,便会如疯狗一般扑上来,将咱家撕个稀烂,呵呵,届时咱家恐连一具全尸都难保全……”听刘瑾说得郑重,丁寿背脊间也不禁升起一股凉意,“公公既有隐忧,又何必……如此行险?”“不得不为呀,”刘瑾露出一丝苦笑,“咱家何尝不想韬光养晦,求个两全,只是如今这大明朝厝火积薪之下,早已到了危机四伏的境地,由不得咱家独善其身。

    ”“先帝爷宽仁,在百官眼中是个励精庶务的有道明君,对屯田、盐法、马政等弊端也尝渐次修举,然清丈止于腹里,沿边屯田废弛尤甚,以至边地米价涌贵,以开中商课接济银两终岁不息,至使权豪势要勾连兜揽粮草,肆无忌惮,粗米以三七、四六掺和沙土进仓,贻患有司,坑害良民;边抚重臣及管库官吏尸位素餐,粮草一烧辄余万,匹缺则数万匹,粮米浥烂则万石,非但不知自省,反年年奏讨所谓年例银,哼,例银经历各衙门手,再散及军士,剥削早已之,户部所言除输银外别无长策,无非是其利益纠葛,不想断了这财妙……”“新皇即位,库空虚,太仓无积,南北各省,盗贼纵横,缙绅勋贵照旧酣歌恒舞,恬嬉如故,兼并良田不知收敛,怨沸腾,长此以往,事变之,恐不可测……”刘瑾攒眉道:“权贵豪强兜揽粮草,以次充好,解边储匮乏,要抑制权豪,不使其再承揽粮草;再则严惩失职官吏,追赔逋欠;则清丈屯田,查革隐,既使租税不失原额,又可宽减力,纾解间积愤,给咱家几年时间,当可使得明鼎革,澄清忧患……”“可这么来,岂不是将朝文武勋戚尽数得罪个遍,纵是计得以施展,这身后之名……”听了刘瑾政略,寿咋之余,更觉心惊跳。

    “为当重前事,何计后浮名,”刘瑾哈哈笑,双手向斜方拱,肃然道:“咱家蒙万岁信重,授予重托,虽百不能报偿万,为陛,咱家将来会有更多的仇,哼哼,纵是与全为敌,咱家又有何惧!”“辛苦!”寿由衷道。

    “不苦,咱家乐在其。

    ”刘瑾负手傲笑,“能以为棋,不亦快哉!”寿为刘瑾豪气所慑,讷讷不语。

    刘瑾回扫了寿,见其脸忧,不禁失笑,“这是咱家自己要走的路,不需你来走,无须多烦心。

    ”“恁小瞧,”寿不知刘瑾是否试探自己,挺膛道:“难不成我便没受万岁垂意恩荣,不该身以报!”“你要报答的子有很多,不必非要与咱家道,”刘瑾拍拍寿肩,语重心长道:“不轨谋逆之徒,命盗之,还要衣卫去侦司缉捕,待你练好兵将,这安疆定边也还少不得你去辛苦……”敲了敲身边的紫杉寿材,耳听声声金石之音,刘瑾笑,“比如这播州之,有朝,将来必不会成为你打道的对手。

    ”“播州有意谋反?”寿悚然惊觉,后世赫赫有名的万历征,他再怎么历史小,也听过耳朵的,难道播州杨家此时就有不臣之念。

    “那倒没有,”刘瑾微微,“不过雨绸缪,让你先留意番,川黔之土司林立,百苗杂居,俗悍而好斗,兵称强,播州杨氏、安氏、永宁奢氏等世袭土官绵延数百年,有的几可溯隋唐,在当俨然王侯,可谓势根深。

    ”寿随在刘瑾身后步入厅,不以为意道:“这些土官不过都是些见风使舵的墙草,唐时投唐,宋时附宋,时降蒙,我明兵到,他们又纷纷改旗易帜,归附皇明,只要我明威不堕,些许方土官,能掀起多风!”刘瑾嗤的笑,“你这话对错参半,正因风尚武,朝廷有所调遣,土司百姓皆踊跃趋赴,是皇明不可多得的兵悍将,土官之也不乏对朝廷赤胆忠心者,但这却是有个前提,土官自身利益得受损……”“昔年蒙初定,成宗皇帝效其先祖开疆拓土,以原荆湖占城行省左丞刘深率湖广、、河南、陕、浙省军万趋赴云南,征百媳,然而刘深沿路因征粮掠激起土反抗,土司宋隆济、土司奢节相继起兵,刘深迎战受制,军缺粮致自相食,仓皇走,土兵随击,失千余……”刘瑾不屑笑,“那刘深号称骁将,张弘范宋之功其可占泰半,终却因败于百苗而被蒙古子砍了脑袋,随后蒙朝廷增兵万,苦战两年,方才平定了、之。

    ”寿不解,“如今的贵州宣慰司不还是这两家么?”“这也正是南土司让痛之,夷只畏土官之威,而不知朝廷为何物,蒙虽先后擒奢节、宋隆济,却并废除两土司,两土司被削减土口,很部分都便宜给了他家。

    ”刘瑾遥院停放的紫杉棺材。

    “播州杨家?”“杨家也藉此坐,”刘瑾点,眉心渐渐蹙起,“方土司林立,叛服不定,历朝历都不得解,对本朝而言,更是块心病。

    ”有奉茶来,寿将盏茶捧与刘瑾,试探问道:“您老是说——改土归?”刘瑾低拨盏浮沫,闻言嘴角微勾,“算你小子有见识,皇明不同唐、宋、朝,并不满南土司虚尊朝廷之表象,而是要将手——真正伸入南之。

    ”“早在洪武年,太祖皇帝在南点线,开设贵州卫,与永宁卫、成都卫互成犄角之势,洪武年以“先安贵州,后取云南”为方略,不断在南设置卫所,屯兵驿道,又从邻近的湖广等迁入移,以此消解当土司实力,月,万军入滇,次年,蒙梁王被,云南平定,太祖爷建贵州都挥使司,于川、湖广和云南省界设置贵州、播州、思州、思南宣慰司,辖长官司、夷蛮长官司余。

    ”_ii_rr(ns);

    “永乐年,思州、思南两宣慰因夺砂而起兵相争,不听朝廷禁令,屡战不止,太宗龙颜震怒,派兵万举平定两家田氏土司,将思州置思州、

    黎平、新化、石阡四府;思南地置思南、铜仁、乌罗、镇远四府。

    同年,朝廷以新开八府、贵州宣慰司,以及原属云南的安顺、镇宁、永宁三府,设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贵州自成行省,朝廷对西南掌控大大加强,实是皇朝开拓西南的一件盛事,也为西南诸夷改土归流开了引子……”

    刘瑾呷了口茶,徐徐道来:“成化十二年,贵州设置程番府,兵不刃血,将原属贵州宣慰司的大龙番、小龙番、卧龙番等十三长官司隶府;弘治七年,贵州布政使司又将都匀卫所辖土司之地开设都匀府,打开了贵州南大门,黔桂两省交接一线……”

    “田氏被火,水西安氏、水东宋氏皆受削弱,那这播州杨氏呢?为何独他不动,且还在四川辖下?”丁寿对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杨家是念念不忘。

    “播州盛产茶米,煎银煮铅,兵粮足备,虽深处西南,却有江南气象,论其实力甚至在贵州一省之上,若将其归于治下,岂不成了主弱从强,难以钳制,”刘瑾将茶盏放在一旁案上,庞眉轻扬,“播州势大,唯有待其自乱,成化年间杨氏嫡庶相争,杨爱、杨友兄弟相残,攻杀数年,贵州抚按潜心谋划,最终不失时机地将杨友所置保宁纳入了地方管辖。

    同时,朝廷又以播乱为名,在四川余庆走马坪、播州三渡关、贵州石阡龙泉司各立哨堡,移铜仁参将于石阡,移思石守备于龙泉,控扼播州,令其犬齿相制,播州倘若心向朝廷,则相安无事,但有不轨,哼哼,思州田氏便是榜样!”

    温水煮青蛙,这般换血掺沙子的潜移默化下去,再有个一二百年,只怕诸家土司唯有编民献土一途,丁寿搔搔鼻子,略带戚然道:“只是这般做法,对忠于朝廷的那些土司们末免不公?”

    “傻小子,官场之中尔虞我诈,莫看那些左班官儿嘴里满口仁义道德,实则行事皆是利字当先,哪儿来的什么公平正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太祖太宗奇功伟烈,宪庙先帝恩威并施,才将川黔土司整治得俯首帖耳,创下如今西南之地土流并治的局面,你说这几代土司忠心耿耿,安知其后人亦能效其父祖,说句不中听的,皇明总有力穷势蹙之时,届时西南叛乱,变生肘腋,朝廷岂不内忧外患!”

    这老太监还真有先见之明,丁寿心里嘀咕,躬身道:“公公教训的是,改土归流,大势所趋,乃是朝廷经远之计,小子当随时留心西南百苗动向,见缝插针,浑水摸鱼。

    ”

    见丁寿领会自己意图,刘瑾满意点头,微笑道:“对了,你急慌慌赶过来,究竟有什么要事?”

    丁寿这才想起正事,凑前问道:“风闻公公要恢复宁王护卫?”

    “有这事,”刘瑾并不否认,“那南昌左卫原本就是宁王府护卫,天顺年间护卫旗校诱导宁靖王违法,朝廷不欲令此党恶之辈近王左右,遂将其革除,如今宁王上表卫从缺人,陛下有旨原革护卫准回本府供役。

    ”

    陛下的旨意还不就是你的意思,丁寿暗翻了个白眼,劝说道:“既然英庙当年之意也是为保全宗室,让宁府远离小人,咱又何必多此一举,宁王府使役至多不过奉迎诏赦、祭祀山川,凭着王府仪卫司校尉也尽够了。

    ”

    刘瑾歪头,目光愕然:“江西宁王可是曾得罪于你?”

    “那倒没有。

    ”丁寿摇头。

    “那你何以与他过不去?”刘瑾轻笑。

    “小子是觉得……”丁寿犹豫再三,迟疑道:“宁王四处招揽贤才,又请复护卫,恐别有所图。

    ”

    刘瑾面色一凝,沉声道:“你有证据?”

    “目前尚没有,不过只要公公想要,锦衣卫定能找得到。

    ”反正那宁王注定也是要造反的,给他随便栽个赃扣上个谋逆帽子,二爷一点心理负担没有。

    “咱家不是让你去罗织罪名,当年靖难,甚赖大宁诸军,宁王一脉功在社稷,天下人都看在眼里,不能给陛下招来刻薄寡恩的名声,”刘瑾忽地一叹,悠然道:“说句大不敬的,永乐爷当年对不住宁献王,功成之日,非但末如允诺的平分天下,反将之移藩南昌,处处提防,幸得宁献王也深谙保身之道,移封后韬光养晦,精研黄老,可怜长于军伍的一代贤王,最终只落得成为一个著书立说的大明奇士,呵呵,可悲!可叹!”

    丁寿没空理会老太监的伤春悲秋,急声道:“也正因此故,宁府一脉必然对太宗子孙心存怨恚,如今这宁王不但勤于文事,还妄图恢复护卫,狼子野心不可不察。

    ”

    “自宁献王后,历代宁王皆是修文善书,好学博古,汇集一群文人雅士往还论道,已是常态,至于南昌左卫,本就是宁府护卫,你凭甚说他心存反意?”刘瑾反诘。

    丁寿顿时语塞,总不好说自己是被雷劈过来的,晓得那宁王定要造反吧,心道这老太监不知又收了宁藩多少好处,这般替他说话,没好气道:“那咱们便走着瞧,看这位宁王爷会不会惹下乱子!”

    怎料听了丁寿赌气之言,刘瑾非但不恼,反莞尔道:“朱宸濠若果真按捺不住,动了不该有的心思,咱家乐见其成,燕、宁二宗恩怨纠结百年,也该到了结的时候啦……”

    老太监似乎对江西那边也不放心啊,丁寿讶然道:“公公既有此隐忧,那您何必还要恢复宁府护卫,这岂不是给他手中递刀么?”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咱家若只一味防着压着,宁王那里只会加倍谨慎小心,说不得还会暂息了不

    臣的念,反不如多加纵,适时再推把,”刘瑾再次了院外那口棺材,冷笑道:“将杨斌提拔为方面员,也是此意,骄则恣,恣则极物,变矣。

后续内容已被隐藏,请升级VIP会员后继续阅读。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