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日
第四卷:燕歌行
第一百四十五章:论武功与社会进程
第二天的路上也没有出意外,相当平稳地走了到濮阳近半的路程。
不过就如之前借宿的小村子一样,人烟更为稀薄,少数几个经过的村落都没剩几个人了。
太阳下山时,我们在一座空荡荡的小庙里停了下来,生火吃饭,准备过夜。
吃完饭后,唐禹仁对众人说道:「诸位,明日开始,便进入叛军侦查的范围了。濮阳百里内,都有零星的斥候和青莲力士观察官道。因此从明天开始,我们便得在野外悄悄接近。」
孙倩提出疑问:「我们偏离官道,捡着常人不会用的偏僻小道潜进濮阳,若是被叛军的斥候发现了,岂不是百口莫辩,只能灭口?」
梁清漓看向我,明显也有着同样的疑惑。
宋钊解释道:「不,其实恰好相反,现在青州所有人都知道濮阳是战场,少数要往濮阳方向前行的百姓也肯定知道在官道上行走太惹人关注了,必然会想办法掩饰踪迹。我们往林木里绕道,反而恰好更为真实。」
景伊蹙眉问道:「这倒可以理解,但是……真的会有往战场前行的人么?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这时唐禹仁脸色阴郁地答道:「……常理如此,然而这场战争却不是的。叛军野心勃勃,气象不凡,军纪出奇地严历。过去这几个月攻城更攻心,不仅是濮阳,顺安、镇南、冀州均是如此。我在濮阳潜伏时,敌军对所有试图逃出城的人,只要确认了不是朝廷或者武林中人,一律不加阻碍。甚至有一些实在过不下去,向叛军投降或者行乞的平民百姓,都得以宽待,极少出现以往内乱时凌虐百姓的情况,因此叛军在民间的名声甚是微妙。」
「这份计策已有成效,濮阳外城城墙才四米高,防不住有心人。在攻城期间有大批大批出逃的百姓,让城内的抵抗力大打折扣。不然,原本应该至少能撑到秋收之后的。」
我惊讶地说道:「这……有点恐怖啊。不怕敌人肆意妄为,就怕他们有组织,有纪律,有霹雳手段也有菩萨心肠。前者破坏力大,但后者才是能动摇朝廷统治的东西。」
几个大派弟子均是有些惊奇地看了我一眼,似乎没想到我会说出这种见解。
唐禹仁皱眉道:「正是,所以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右护法的踪迹。濮阳之前出易进难,我也仅成功入城一次,与里面的军部细作交接情报。不过如今濮阳陷落已有近十日,以叛军的手段,应该已经平息混乱了。若是如此,进城也许会容易一些。」
「明天开始,我们要按照计划那样,分批入城。分开之后,就要考验所有人随机应变的能力了,打起精神来。」
唐禹仁严肃地说道。
第三天早上,按照计划那般,唐禹仁,景伊,孙倩先行,之后是秦喜和真守,最后是我,梁清漓,和宋钊。
我与唐秦两人肃穆地对了一眼,点了点头后,目送他们运起轻功离去了。
我们三人则默默地启程。
我与梁清漓偶尔会聊上几句,但是有宋钊这个外人在此,也不好细说太多。
宋钊非常称职地与我们交替着侦察前方的路径,确保没有宁王军的斥候出现。
而且他每过几里路便会停下来仔细观察脚下的路,注意着有没有除了前行的伙伴之外,任何其他人的踪迹。
我们下了官道,时而穿过高及腰际的草原,时而走进茂密的树林,我和梁清漓都对野外生存没什么经验,多亏了他经验丰富的指导。
不过他很是安静,除了偶尔我们对他有问题会应上几句,话比前两天少多了。
在傍晚准备第一次宿营过夜,生火扎营之后,宋钊看着跃动的火焰,易容之后仍然相貌平平的脸庞没有一丝波动,不知在想什么。
我跟梁清漓一起坐在一条被褥上,吃了干粮后,放松了下来,开始闲聊。
「娘子,三天没洗澡,你还撑得住吧?」
我一边为她梳着秀发,一边问道。
thys11.com(精彩视频)
梁清漓并腿而坐,答道:「嗯,三天而已,算不了什么。今天路过的小溪洗了把脸和手脚,就够了。」
我啧声道:」
每次出任务我最受不了的就是野外露营了,一天不洗澡,浑身不自在。
「嘻嘻,夫君真是喜爱洁净呢。」
梁清漓笑道,「不过奴家也不是不能理解。这里景色虽好,蚊虫却是有些太多了。」
这时,宋钊也转头过来说道:「两位若是被蚊虫烦扰,可用我的雄黄粉。」
「哦?多谢姚兄。」
我接过宋钊的递过来的一小包粉末,在我们的被褥旁撒了一些。
也不知是什么配方,味道并不呛鼻,却很快便起了作用,驱散了之前一直盘旋的蚊子。
「我没有唐兄那么谨慎,没有外人的时候,韩兄大可直呼我的名字。」
「那我就不跟宋兄客气了。」
以此为契机,我们开始聊了起来。
宋钊虽然不算尤其健谈,却也有意加深彼此的了解。
我和梁清漓得知他与我一样,是建南出生的人,出身于一个小商贾的家族里,靠着进燕武院习武脱颖而出,最后凭着出色的能力被玄蛟卫看中。
这个故事倒是似曾相识。
我问道:「宋兄加入玄蛟卫的契机与秦喜非常相似,里面有许多从燕武院里出身的人么?」
宋钊似乎想起什么开心的事,淡淡笑道:「嗯,玄蛟卫与黑鸦探里,多的是从燕武院里被选拔的青年才俊。官府这么多年来,一直试图在打造一个能够让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也能挣得出人头地机会的地方。燕武院也许便是达成了这个目标的学院。」
按照宋钊的解释,燕武院是每府都会设立的官方学院,不过并不是义务教育那样有教无类的机构,而是每年只收有限的,已经有些资质显露的好苗子。
在大燕的基层,除了门派和帮派之外,最多的便是零散小武师,靠着这样那样的传承过日子。
这些武师必须得到官府的许可才能收徒授拳,然后其中愿意与燕武院合作的,每年都有名额将弟子推荐进入燕武院入修,看看能否成才。
梁清漓惊讶地问道:「这些武师这么做,岂不是一番悉心培育最终都做他人嫁衣了?」
宋钊解释道:「他们当然不是白干的。不愿与燕武院合作的,也可开宗立派,收徒教拳,但每年都必须向官府缴税,有需要时甚至要将徒弟、拳师送去服徭役。愿意与官府合作的,便可免税,甚至如果教学质量够好的话,能获得来自燕武院的资助,获得几个免役的名额。如果能够教授出一个二个武功有成,却依旧念着旧情的高手,那也是一种成功。长久下来,不愿自家苗子泄漏,宁可每年缴税的武师成了一派,与燕武院合作的武师也成了一派,虽然没有什么敌意,但也总是在与彼此竞争。」
「如此一来,从燕武院学成武的学生们有不少的出路。入军部和六扇门是最多的,毕竟那里需要的人极多,也不必是个高手,只要有几分拳脚功夫,总能赚个出身。此外,各种镖行,小帮派,家族势力,也会从燕武院里招揽有潜力的学生。而在这些比较常见的机会之上,官府的各个部门都需要能文会武的人才,不过只有尤其优秀的学生才能竞争到这种职位。」
至于黑鸦探和玄蛟卫,选拔的方式却不只是看纸面上的修为和表现,每年都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人被选中。
哪怕这两者的工作性质相当危险,因为与之相关的显赫名声和丰厚待遇,能被任意两者选中,都是燕武院学生们眼中的无上荣耀。
宋钊十分自豪地说道:「大燕江湖均以六大派为尊,却罕有人想过,六大派纵然实力高强,加起来最多也不过几千号人而已,其中还有一半是五台寺里的僧人。像我们燕武院,各府每年新加入的学员便至少有上万人!便是此次战争,汴梁城外,不知有多少是从燕武院里走出来的兵卒。从燕武院、军部学成的人,才真正地撑起了大燕江山的根,做到了太祖皇帝当年创立此举的壮志。」
原来如此,大燕对待武者的态度倒是很有意思,并不是一味的严禁管制,而是双管齐下,既有六大派这样的精英培育模式,也有燕武院这种草根育才方法。
只要最终能够吸收进入官府这个庞然大物,被皇帝所统治,并且
后续内容已被隐藏,请升级VIP会员后继续阅读。